張愛玲是從靜安寺路愛丁頓公寓離開上海去香港的,1942年夏天從香港回到上海,也仍是住的愛丁頓公寓,只不過從五樓遷到了六樓,這真是給靜安寺這個原本已經(jīng)藏龍臥虎之地更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顧名思義,靜安寺路得名自然是由于那座相傳建于三國時代的佛教古寺,據(jù)說三國時孫權(quán)曾在這里打了一口井,可以通海,湊近井口可以聽見“撲撲”的涌水聲,所以人們把這一帶稱作“涌泉路”;外國人叫作“Bubbling Well”,意思是“會吹泡的井”,音譯作“白令威爾路”;1854年上海英商跑馬總會在泥城河建了一個跑馬場,修了一條從跑馬場通靜安寺的馬道,便將這條路取名“跑馬廳路”,又因它是通往靜安寺的馬道,又名“靜安寺路”。
自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這里更成為上海一個繁華的商業(yè)和文化中心,1933年,仙樂斯舞宮建成開業(yè),號稱“遠東第一影院”的大光明戲院經(jīng)重建落成;1934年,國際飯店開業(yè);1935年,培羅蒙西服公司開業(yè);1938年則是金門飯店,此外還有鴻翔時裝公司、夏令配克影院、平安大戲院、大理石大廈、中國照相館、凱司令、以及曾經(jīng)舉辦過蔣宋盛大婚禮的大華飯店……使這里與東面的南京路連成一道“十里洋場”。其中最富盛名的自然還要屬“百樂門”舞廳和哈同花園。
然而這些還不足夠,使靜安寺路增彩添色的還因為這里住過許多名人——“創(chuàng)造社”元老郁達夫住在數(shù)百米遠的赫德路嘉禾里,寫《楚霸王自殺》的郭沫若常常出沒于緊鄰的民后南里,“文學研究會”發(fā)起人鄭振鐸長期棲身靜安寺廟弄,拐角愚園新村七五○弄原為康有為家產(chǎn),“新月派”詩人徐志摩仿照印度詩人泰格爾的榻榻米房間,也在距此不遠的福煦路四明村……有著這么樣輝煌的歷史這么些閃亮的名字,又怎能怪后世的書癡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尋芳探佚而來呢?
而這些地名與住宅,被詢問得最多的,又要屬張愛玲住過的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與赫德路(今常德路)口的愛丁頓公寓了。這座公寓英文名字叫作Edingburgh House,通常音譯作愛丁頓或者愛丁堡,如今則叫常德公寓。
從常德公寓往西走不多遠就是靜安寺,進門一回頭,“靜安古寺”背后一句“為甚到此”,石破天驚,仿佛是替張愛玲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