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算按最佳情形來接受人生存于世的道德狀況與物理狀況(moral-physical condition),道德狀況與物理狀況的最佳情形指的是,向著最高的好/至善(the highest good)——至善,被標明為是人的目的地——持續(xù)不斷地進步與提升;人,還是無法……從自己狀況的前景中找到滿足……他也無法在永劫的變動之中持存。因為,與他準備好要奔之而去的那個更好的狀況相比,他現(xiàn)在所處的狀況,依然是壞的(an evil);向著終極的意旨(ultimate purpose)無限進步,這一觀念,同時也就是展望到了連續(xù)不絕、無休無止的壞(evil)……在無休止的壞/惡中,人是無法找到滿足的。
對我所選取的主題,還有另一種反對,這種反對,其方式雖多少有點兒不雅,但卻決非毫無道理。這一反對是要指出,通常被選編的這些文章——我也選擇了同樣文章,統(tǒng)統(tǒng)出自康德晚年,而那時康德心智能力逐漸衰退,甚至以老年癡呆告終,則是不爭的事實。為消解這樣的爭辯,我已經(jīng)要求你們?nèi)ラ喿x極早的那部作品:《對優(yōu)美感和崇高感的考察》。先提前說一下我對此的意見——這意見也是我希望能在本學(xué)期課程中向諸位證成的(justify):人們?nèi)袅私饪档碌闹鞑⑶也⒖紤]到作者的生平境況,不免會推翻上述的爭辯,而且還會說,康德是很晚才逐漸意識到“與社會性截然有別的政治性,是人的在世狀況中(man’s condition in the world)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的,意識到這一點時,康德已近遲暮,無力也無暇再就這一特別的論題經(jīng)營自己的哲學(xué)了。我這么說的意思并不是指因天不假年所以康德沒有撰寫“第四批判”,而是說,第三批判,也即《判斷力批判》——全然不同于《實踐理性批判》,該書是自發(fā)地寫就的,而不像《實踐理性批判》那樣是為了對付種種批判性的評論、質(zhì)疑甚至挑釁而寫作的——實際上,可能就應(yīng)該是康德的批判大作中貌似闕如的那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