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部分

蔡瀾談日本 作者:蔡瀾


札幌拉面

面食傳到日本,已改為他們口味。最初只是以醬油為湯,上面加幾片筍干,面本身也相當(dāng)?shù)挠病?/p>

后來他們變本加厲,學(xué)會放幾片叉燒和菠菜,再撒點(diǎn)蔥花。

北海道天氣寒冷,日本人更發(fā)明了所謂的“札幌拉面”。

它的特色是用大湯碗上桌,湯的原料三種:醬油、面醬和牛油。作料非常豐富。日本水質(zhì)好,養(yǎng)出肥胖的豆芽,拉面中將之雜入,豆芽、叉燒、鴨肉、竹筍、昆布、菠菜、蔥,另外加了玉蜀黍粒打底,又甜又軟,極好吃。

拉面要在小攤子前,站著進(jìn)食才有味道,躲在小車子的帳篷里,湯的熱氣陣陣,香噴噴地。攤子外下著棉花那么大的雪,客人吃完那一大碗拉面后,走出帳篷,給雪在發(fā)熱的臉上,韻味無窮。

驛便當(dāng)

愛旅行的人,在日本吃“驛便當(dāng)”是一種享受。驛便當(dāng)一定要在火車上吃,而且還要火車行走時,乘客身體搖動時,一面吃一面看風(fēng)景時,才有味道?;疖囈煌?,大家的筷子也停。

最普通的便當(dāng)是用一薄木盒子裝著,先打開外面一層印刷精美的包裝紙,里面有一雙木筷,翻開蓋子,盒里分三格。一:魚餅、烤豬肉、小魚、蛋塊、竹筍、昆布卷;二:鹽蘿卜干、醃白菜、漬黃瓜,還有一小瓶醬油;三:白飯,上面撒了些芝麻,中間點(diǎn)著一粒紅色的小酸梅。

這盒便當(dāng)份量本來就小,吃的人還不一口吞下,把那一小塊菜咬一半,留另一半輪流著吃。和便當(dāng)一起來的是一個陶制的小茶壺,蓋子也是杯子,翻過來注入茶,一小口一小口地細(xì)飲。

現(xiàn)在的驛便當(dāng),菜色一樣,但容器都已改成塑膠,火車也以電行走。真想經(jīng)時間隧道,火車變成蒸氣,驛便當(dāng)像從前那么好吃。

咖喱飯

到了外國,對金錢才開始認(rèn)識,一切都以節(jié)省為原則,甚至食物,也絕對不花不必要的數(shù)目。

最便宜莫過吃素,數(shù)星期的齊,已沒有一點(diǎn)鳥味。從前不吃豬肉,嫌其肥膩,后來越想越好吃。

所謂的齊菜,是一大碗醬油湯面,上面浮著幾片筍干,要不然就是數(shù)葉菠菜。另外是糙米飯和鹽蘿卜,加一小碗面醬湯。最豪華的莫過炒韭葉豆芽下飯,至少有點(diǎn)油質(zhì)。

一天,           走過小餐廳,看見玻璃櫥窗中陳設(shè)著各種類的菜色,都是用塑膠做的樣品,顏色鮮艷。雖說贗品,已令人垂涎。

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是一碟價錢公道的咖喱飯,咖喱汁上還有一片肥大的豬肉。下定決心,叫了一客。不到兩分鐘,咖喱飯已上桌。哇,真是無比的享受,想把那塊肉留到最后才吃,用湯匙去找,找了半天還是發(fā)掘不到,才知貨不對辦。又怎樣呢?唯有發(fā)誓將當(dāng)?shù)匮哉Z學(xué)好,才能去抗議。

河豚

這種吃了死都值得的魚,蘇東坡也是喜愛。日人更好之,每年報紙上總看到有百余人吃海豚而毒斃。

大師傅至少要有十年以上的經(jīng)驗(yàn),方有資格刨魚。學(xué)徒起初是洗碗碟,再派去送外賣,兩三年后才讓你碰到魚。過程中,連師父的家務(wù)雜事都要在休息時間為他老人家辦妥。

主食是切成一片片,薄如潮州魚生,擺設(shè)為花瓣上桌。初試淡薄無味,一覺微甜幽香,便上了癮。

另有將它的肝和腹部內(nèi)層軟皮切碎,加入蔥醋與叫“楓落”的作料,是至上的美味。

剪其魚翅烤焦,悶入燙溫清酒,下口一股腥味,細(xì)飲之又變成佳釀。實(shí)在是味覺的享受。

剩下的骨頭、魚頭加白菜熬湯,或加白飯和雞蛋滾成泡飯。

昔日中國與日本的漁民在公海相遇,前者視河豚為怪物,后者認(rèn)為黃魚是賤貨;互相交換,各得美味,為一美談。

大漁河豚

“大漁”在向島,離開淺草還要十幾分鐘的士才能達(dá)到。地方非常難找,但是物有所值。

一進(jìn)門就看到到處掛著河豚燈籠,肥胖的大師傅笑臉相迎。他的樣子似曾相識。這家伙非常風(fēng)趣,要是你是第一次光臨,那他會在你面前刨河豚示范,他裂開嘴說:“今晚,來場真人表演LIVE SHOW!”

說完他伸手入水箱,找出一尾肥大的“虎豚”來。然后用指頭拼命去擠那河豚的肚子,它馬上漲大成一個圓球,身上的刺都露了出來。

“河豚也怕癢,這一尾一定是母的,你看!她多騷!”大師傅的嘴角有點(diǎn)淫意。

三兩下子,他便把魚切開。

“河豚每一部分都能吃。”他說:“除了肝臟有毒之外。但是,其實(shí)它的肝是最好吃的。”

接著他把那整張魚皮扔給他的助手,助手們用刮刀將那只有一二厘米厚的破破成兩層,外層帶刺,內(nèi)層最為爽口,有些老食客喜歡吃皮多過吃肉。

“單單這切魚皮一門手藝就要學(xué)三年。”大師傅悠然地:“刨開這層皮不能用手的力氣,而要動腰,扭呀扭呀,像跳舞,又像做愛!”

切完了皮,開始準(zhǔn)備當(dāng)晚的河豚全餐,一共有十品:一、白灼蔥絲冷盤,二、皮,三、肉刺身,四、精子刺身,五、魚腦,六、魚肝,七、烤魚春,八、烤魚排骨,九、炸魚,十、河豚生窩及粥。

喝的酒是用河豚魚翅烤個半焦在熱燙的清酒中泡,發(fā)出濃郁的香味。要是客人不喜歡魚翅,則以熱清酒白灼精子,整杯乳白色,一口灌下。

酒瓶也塑成河豚的形狀。

烤魚排骨很新奇,大師傅把骨頭斬得一方塊一方塊的,魚本已壽終正寢,但是連在骨上的肉還一直抽筋似地蠕動,一大盤擺在客人面前,看得我們心驚肉跳。

日本近年來的法律是規(guī)定不準(zhǔn)讓客人吃河豚肝,它只要四十克便能毒死五萬六千人。“大漁”的師傅藝高膽大,把整大塊的肝沖水,一沖須五個小時以上,將部分劇毒減到最輕,最后切下如指甲般的一小塊來給客人嘗試。

這一小塊東西,要苦苦哀求大師傅才肯做給最熟的客人吃。入口細(xì)嚼,先有點(diǎn)吃肥豬肉的感覺,接下來是一陣香甜,比起最高級的金槍魚肚腩TORO還要好吃一百倍。吃完口中給微毒刺麻,要連吞好幾口老酒才恢復(fù)。到現(xiàn)在才明白什么叫拼死吃河豚。

通常要是大師傅答應(yīng)讓你吃魚肝時,他會要求客人最后才入口,因?yàn)檫@一味東西要是先吃了,其他的部分都感到遜色。

“白子”不是魚卵,而是魚的精子,雖說有壯陽作用,但是生吃沒什么滋味,烤熟了又不同,又柔又膩,香噴噴地非常鮮美。

連帶在骨頭旁邊的肉也是最甜的,魚排骨烤過后肉較硬,用手將肉撕出下酒,再也不肯吃什么魷魚一類的賤貨。

一尾魚只有一米粒大小的魚腦,大師傅也細(xì)心地挖出來服侍客人。吃河豚每一個部分皆有層次,它的味道個乎魚肝和魚春之間。

幾道菜下來肚皮已發(fā)脹,以炎飽得再也吃不下去的時候,大師傅已經(jīng)把河豚火鍋準(zhǔn)備好,他先用小酒杯盛了清湯,撒上一點(diǎn)蔥花,這一口喝下去香甜入肺,又勾引起你的食欲,令人不得不再舉筷。

吃完火鍋的魚肉、豆腐、白菜等之后,大師傅將魚骨頭等剩余的東西撈起,放入白飯,再打兩個雞蛋,煮成河豚粥,怎么飽還是有胃口吃一大碗,飯粒差點(diǎn)沒有由你的雙耳流出。女姓顧客多數(shù)吃不完把魚打包。大師傅笑嘻嘻地說:“河豚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冷了之后吃,也不感覺到有任何腥味的魚。”

“你的臉我很熟,到底在哪里見過?”客人臨走時問大師傅。

他又笑嘻嘻地在吹了一大口氣,鼓著雙頰。

原來,他長得和河豚一模一樣。

牛丼

丼,井的中間加了一點(diǎn),中文里根本沒有這個漢字,是日本人自創(chuàng)的。

它的發(fā)音DONBURI,如果跟 著某個名詞之后,就減省地念為DON。指一碗有碗蓋的白飯,飯上鋪著菜有食品,如炸魚蝦的叫天丼TENDON、炸豬肉排的叫KATSUDON、雞蛋和雞肉的叫OYAKODON,親子丼。

其中最受歡迎的是牛丼。

牛丼這玩兒在日本戰(zhàn)敗后發(fā)明。當(dāng)時他們極窮困,把屠牛后剩下的碎肉,像沾在骨頭、骨縫中的肉利用,加上洋蔥和豆腐,煮得一大鍋汁,然后淋在白飯上,便是我們要講的牛丼了。

最先做這生意的是旅日的韓僑,小販?zhǔn)降財(cái)[攤了,現(xiàn)在已發(fā)展為店鋪,而且是連鎖性的,一開就是全國幾百家。

牛丼店里的食物項(xiàng)目極有限,飯分大和并兩種。并,日語是普通的意思。如果不想要飯,單點(diǎn)一碟牛肉下酒,可叫“牛皿”,皿字做碟解。然后就是面醬湯MISOSHIRU,和泡菜OSHNKO等幾種。

早上,牛丼店有特別的服務(wù),那就是一碗牛丼湯和泡菜一齊上桌,價錢很便宜。要是每一樣單獨(dú)叫便要貴一點(diǎn)。

目前這種牛丼連鎖店非常容易管理,只要租個鋪面寫上招牌,裝修不用太花錢,訂個四方型的長柜,幾張椅子,中間便是廚房了。

牛肉、配料和湯汁是用大鐵罐裝好的,解凍后倒入大鍋中,加多少份的水,一滾就行。其他來個面醬鍋,配料也先計(jì)算好,多少料就制多少碗湯,不多不少。泡菜由大工廠供應(yīng),只要兩個黃毛小子,便可以管理和經(jīng)營這家店,一天三班制二十四小時營業(yè)。雖說是連在骨頭上的碎肉,但極柔軟好吃,不肥不瘦,加上日本米煮出來的飯,胖嘟嘟地像珍珠,熱騰騰香氣撲鼻,肚子餓起來,是無上的美味。中間的豆腐和洋蔥已被肉汁熬得香甜,再撒上些辣椒粉,是最佳的早餐、中餐、晚餐和宵夜。怎么說,都比啃漢堡包勝過百倍。

河豚大餐

和生蠔一樣,河豚最美味的季節(jié)是在英文日歷上有ber的那幾個月份,September到December。但是,在大阪有一家河豚店,一年四季都做生意。

最熱鬧的“黑門市場”中,你會找到“濱藤”,正確地址是大阪市中央?yún)^(qū)日本橋一丁目二十一之八。

先來一小碗,中間有塊豆腐,是用河豚的精子做的,甜美得很。

接下去的有切成薄片的刺身、或斬成大件的魚塊,都是生吃的。唐揚(yáng)河豚,是炸的意思,有點(diǎn)像河豚天婦羅。也有烤熟來吃的。魚皮和骨頭滾湯,最后撈起湯渣,加白飯下去,煮個稀爛后打幾個雞蛋,再撒蔥花。哇,香甜得不得了,一吃三大碗,飽死為止。

河豚的魚翅,曬干后拿去烤,放進(jìn)酒標(biāo),注入很熱的清酒,是醉人的佳品,但我還是喜歡吃泡熟河豚精子的酒。一點(diǎn)也不腥,是乳白狀,喝完之后好像特別精力旺盛,心理作用罷了。

在“濱藤”吃河豚,價錢只要東京的三分之一,我每次來大阪一定光顧,文章寫過一篇又一篇,不斷地介紹這味人間極品。

最近揭發(fā)由長江走私河豚到廣東的案子,證明有很多人拼死吃之。中國吃河豚的歷史悠久,從前稱之為“赤鮭”、“××魚”、“鮐魚”、“吹吐”、“鰒”、“飽魚”、“斑魚”、“豚魚”。日本的河豚這兩個字,來自“河鲀”吧?

吃河豚,是瀟灑。帶危險,更是風(fēng)流。日本人的河豚讀成Fugu,和神氣的“福”字同音,的確,能享受此種美味,是口福。

書法家和畫家北大路魯山人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吃了河豚,才知道做人還是值得的。”

三文魚

初學(xué)吃魚生的人,多從三文魚著口。大家都愛吃三文魚刺生,假東洋鈑子店中,本地大師傅頭上綁著巾?xiàng)l,大力介紹:“三文魚魚生,日本人最愛吃!”

到日本,你會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日本壽司鋪里,根本沒有三文魚刺身賣,覺得它有一種怪味。

日本人叫三文魚為鮭Shake,多是用鹽醃過,切成片,當(dāng)中餐煎來吃。

高級魚生店中,只有烤三文魚的肚腩,把最肥美的那一條直切下來,叫做腹筋Harashu。在市場上也可以一包包地買到,一公斤一包,只賣一百二十塊港幣左右,非常便宜。因?yàn)?,也沒有多少日本人懂得欣賞。

買回家解凍后,在不黐底的鈩略煎一下,不必下油,它本身已非常肥,油自然流出,吃起來一半是膏一半是肉,天下美味。

至于我們愛吃的三文魚刺身,各家旋轉(zhuǎn)壽司和日本超市均有出售。連城中高級壽司鋪也擺著。要吃的話,到最高級壽司鋪去吧!千萬不能貪便宜。理由是別的魚,腐爛之前顏色轉(zhuǎn)變,對你還有一個警告,三文魚的話,還是那么黃澄澄地,照樣鮮艷,既然分不出,只有到可靠的地方去吃了。

在香港吃到的,多數(shù)是挪威產(chǎn)的大西洋三文,很少由日本輸入。在歐洲吃三文,蘇格蘭的最好。不過,他們也多是煙過后進(jìn)食,不太吃生的。

大西洋的三文,又肥又大,可以當(dāng)刺身,味道也不那么強(qiáng)烈,但還是少吃為妙。

有人認(rèn)為只要新鮮,什么魚都可以生吃,那是大錯特錯,我看過有些生抓的魚,一刨開肚子,里面的寄生蟲卵一粒粒地黐在腹中,非常之恐怖,吃魚生要靠經(jīng)驗(yàn),經(jīng)驗(yàn)就值錢,日本東西一分錢一分貨,要就不吃,吃的話,吃貴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