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殘忍教育(4)

給理想一點時間 作者:李志題


這就是革命需要的殘忍——我們的領(lǐng)袖早就用一串排比句,給我們詮釋過革命的準確含義——“暴烈的行動”。我們早在孩童時代,這段怵目驚心的語錄就被譜成了流行歌曲,整個國家都響徹著它恐怖的回聲。在野蠻的旋律中,孩子們優(yōu)雅地揮動皮帶抽打出身不好的同學,逼迫老師吃屎,打家劫舍,虐殺著無數(shù)無辜的人們。我這一代,估計很少有暈血的人,因為在我們的少年階段,眼中早就充斥著淋漓的鮮血,對許多人生慘酷,早已見慣不驚。

我常常想不清楚殘忍究竟是基于愚昧還是源于仇恨——此中暫且排除被迫的殘忍行為。除開這兩種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發(fā)生原因呢?讀了母親的信后,我想起了我女兒在更小年齡階段時的故事——那時我曾短暫地與之相處過一些片段時間。

大約在她一歲多時,還是一個與不熟悉的人難以和平共處的孩子。我這個過客似的父親面對她的哭鬧完全無計可施時,只好抱她到魚缸前。果然,她很快就被那些妖冶扭擺著的魚所吸引而停止了哭聲。她先是睜大淚眼隨著無聲舞蹈的魚轉(zhuǎn)動瞳仁,當魚們累了小憩不動時,她開始伸出小手拍打魚缸興風作浪,魚們受驚又重新四處奔逃撞壁,一會才復歸寧靜。女兒又去拍,魚再度狂奔,女兒終于破涕為笑,她可能意識到她竟能捉弄這些貌似天仙的小精靈而為此得意快樂。

當這種游戲反復多次失去新奇時,她開始表示進一步的要求,指揮我把她抱到更近的位置,她竟然伸手到魚缸去直接捕捉那些窮途末路的魚。她似乎充分相信這些弱小的動物不會使之受傷,她有些肆無忌憚。假設是蝎子蜈蚣呢——是什么經(jīng)驗使得一個孩子本能地區(qū)別這種捉弄的安全和危險呢?(人的天賦中是否具備從形體的美丑來鑒別安危和好惡的能力?)魚的反抗掙扎是徒勞的,她如愿逮到了一條小魚,魚驚恐的扭動又使她略感害怕地把魚扔到了地上,魚像一個機器玩具般蹦跶了幾下就躺著不動了,她開始咯咯大笑。

從這一連串的動作中,我看出女兒如我一樣是喜歡魚的——一種毫無根由的喜愛。但這種愛的體現(xiàn)方式則是折磨對方——一種小小的殘忍的開始。我們在成年人的戀情里,司空見慣了這樣一類因愛而起的折磨,以及發(fā)展到極致后的殘忍。正如米蘭·昆德拉小說中所說——他們相愛,但他們彼此置對方于地獄。這種因喜歡或者愛而誕生的殘忍確實難以思議,然而卻遍布于我們生活周圍,我姑且稱之為“抒情式的殘忍”。

“整風”這個詞語的誕生和在實際社會生活中的消亡,大約也只有半個世紀的歷史。但是,這個看上去似乎并不嚴酷的語詞,確曾經(jīng)久地肆虐過我們民族的心靈,以至于在今天還能依稀窺見那些殘留的陰影。

我們這一代人幾乎是從小學開始,就被這個詞語恐嚇和綁架了。那時我還并不清楚它的來歷,不知道它產(chǎn)自哪里,曾經(jīng)令我們的老一輩革命者聞之色變甚至肝腦涂地。但當它又頻繁地侵入我們的童年領(lǐng)空時,我至今依然想起就心有余悸。

我不清楚這個國家的教育設計者,為何要把這種成年人的政黨斗爭殘忍方式,引入到少不更事的孩子中去。我只知道童年的我,每個學期必將要提心吊膽面對的一次運動就是整風。而所謂對學生的整風,不過就是采取同樣威嚇利誘的手段,讓一群天性純良的兒童,學會怎樣背靠背互相揭發(fā)。雖然今天看來那些檢舉的內(nèi)容都十分荒唐可笑,但在我們幼小的心靈中,卻播下了人性惡的種子。當你看見一個你曾經(jīng)信任的孩子,突然翻臉站出來大義滅親似的舉報你們一起所做過的頑皮之事時,你無法不覺得世事和人心的險惡。隨背叛和揭發(fā)一起接踵而至的還有批判和哄笑,每一個孩子都要在這樣的互相撕咬和報復之中顏面丟盡,人的最初的尊嚴和誠信轟然崩潰,代之以成人般的狡詐和以鄰為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