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應欽對此,竟無以反駁。因為代行政院長孔祥熙自然要從“政治”上設法,“軍事”他無法插手。于是,兩派終于達成妥協,通過決議:一、推何應欽為討逆總司令,迅速指揮中央軍進攻西安;二、由國民政府下令“討伐”張、楊;三、推于右任為“西北宣慰使”,北上進行孤立張、楊的游說。這是何應欽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撇開蔣介石掌握國民黨中央系的軍事大權。會后,他任命劉峙、顧祝同分任討逆軍西、東路集團軍司令,舉行所謂“白衣誓師”,揚言將“督率三軍,指日西上”,“掃蕩叛逆”。何應欽總共調動了十幾個師的兵力,主力沿隴海路兩側,進逼西安,側翼分別由潼關、天水、吳忠堡三路策應。為配合陸軍的行動,何應欽命令大批飛機,從洛陽機場起飛,轟炸西安外圍。由于宋美齡等人害怕“玉石俱焚”,何應欽令空軍不直接轟炸西安,只轟炸渭南、富平、三原縣城和赤水車站,向西安示威即可。中央軍的先頭部隊已進抵華縣,與楊虎城的西北軍發(fā)生戰(zhàn)斗。東北軍、西北軍廣大愛國將士也已作好以死相拼的準備。彭德懷率領的紅軍也進駐延安,并向潼關前進。新的大規(guī)模內戰(zhàn)確實到了一觸即發(fā)的程度。
何應欽之所以力主“討伐”,策略上也不乏武力救蔣的成份。值此民族存亡的關頭,張、楊和中共都反對自相殘殺,勢必為防止內戰(zhàn)而釋蔣,更何況張、楊的通電已向全國乃至世界昭示武力諍諫,對蔣‘保其安全”。何應欽的“討伐”之舉,雖大張其勢,并未真正大動干戈??梢?,他既有顧慮,也希望迫張、楊就范。
何應欽在西安事變中一反平日謙和之態(tài),表現出利令智昏的焦躁、粗暴,自然與日本幕后支持有關。當西安事變的消息傳到東京時,日本當局欣喜異常,但表面上宣稱“目前應止于靜觀事態(tài)之演變,而避免積極行動”,他們以為,“因為中國中央政府會看清,只有與日本共同反共而不與不可信的將領們抗日,它的反共斗爭才可能有圓滿結果?!?/p>
18日上午,蔣鼎文到達南京向何應欽出示了蔣介石的停戰(zhàn)手諭,同時也讓馮玉祥看了給何應欽的命令。于是,國民政府決定18日至22日期間,暫停轟炸;雙方停止軍事行動。蔣的停戰(zhàn)手諭,增強了宋美齡等救蔣脫險的信心。宋子文向何應欽請求飛往西安面見蔣介石。何應欽正因“討伐”被迫中止而生氣,氣洶洶地要宋子文不必插手這件事。宋子文也不甘示弱,冷冷地頂撞道:“我是個不擔任公職的平民前往,不是軍人!”言下之意,你何應欽管不了我。宋美齡從中圓場,何應欽才勉強同意讓宋子文去西安。但在開會時的決議上卻注明,派宋子文以私人名義赴西安了解情況。
這一天,何應欽還收到張學良的來電,提出“放蔣問題,尚待商榷”?!霸诖似陂g,最好避免軍事行動。弟部初未前進,而貴部已西入潼關,肆行轟炸,果誰動干戈耶?誰起內戰(zhàn)耶?兄部如盡撤潼關以東,弟部自可停止移動。否則,彼此軍人,誰有不明此中關鍵也哉?!”閱罷電文,何應欽并不以為然。因為蔣介石的停戰(zhàn)手諭,只允三天為限,目的是迫使張、楊盡快放他。限期一到,無論蔣介石回來與否,他的大規(guī)?!坝懛ァ比詫⒗^續(xù)。
何應欽也并非只知動武而不懂政略的人。中共的從中調處,形勢的變化,使他必須往孔祥熙的政略上插進一足,以求萬全。他同意孔祥熙的主意,借閻錫山牽制西安。如閻錫山肯從中斡旋,能將蔣介石移至太原,自然少不了他的一份功勞。他便同孔祥熙起草了一封致閻錫山的信,派他的四弟何輯五(時任貴州省政府委員尚未赴任)請馮玉祥、王寵惠、居正、孫科、葉楚傖等簽名。信中有如下一段:“環(huán)顧國中能深識此事之癥結,熟權公私中之兩益者,無如先生。務乞即日向漢卿慨切勸導,即日送介公到太原。”并委閻以“全權處理”的重任,并派黃紹竑(時任湖北省政府主席)赴晉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