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論(4)

何應欽新傳 作者:熊宗仁


在爾后漫長的軍政生涯中,何應欽好比國民黨軍的大管家。管家要善于對主子察言觀色,永遠不能獨行其是和喧賓奪主。這一點,一般說來,何應欽是能掌握分寸的。他還有一點是任何總管之類的角色所難以做到的,即不在主人周圍培植自己的私黨,不擅自移轉所守護之物。這不僅博得蔣的放心、歡心,更能在大多數(shù)時候游離于國民黨的派系漩渦之外;而真心黨附他的人,也可以免去被主子猜忌的后顧之憂。

何應欽依附于蔣,得蔣信用,在國民黨中央系與地方各派系的斗爭中具有特殊地位。他既是國民黨軍中央系的第二號人物,卻又不是江浙幫,與蔣無裙帶瓜葛,而與川、滇、黔、湘、桂、粵這些曾同屬西南軍閥營壘的地方實力派有歷史淵源及廣泛聯(lián)系。蔣之重用何,既可作為籠絡非嫡系的招牌,還可驅使他在新軍閥混戰(zhàn)中火中取栗,而又避兼并異己之嫌。這是在蔣介石權力怪圈核心層人物中,別人所無法替代的。

蔣介石死后,何應欽以三代元戎、兩朝老將的姿態(tài),把對蔣介石的忠誠移之于蔣經(jīng)國身上,忠臣良將是兼而有之。除了感情的延續(xù)外,他仍是為“正統(tǒng)”信仰和個人操守所驅動。

何應欽對社會、官場的普遍適應性與他個人生活作風、個性品格之間似有矛盾,如果機械地套用模型分析方法,似乎這矛盾的提出本身就因矛盾對立而不能成立。

這對矛盾的表象,是受周圍的人推崇備至的寬厚的處事待人之道和勤勉敬業(yè)的工作作風。他的嚴于克己的生活作風和某些深含儒家中和之道、確實值得肯定的個性,既是其與蔣關系的潤滑劑,又是在權力角逐中不易成為眾矢之的的護符。何應欽外在的優(yōu)柔寡斷、誠摯和內心的深含不露、工于心計能相輔相成。他在官場上和政治斗爭中的世故圓滑、禮讓謙退,與他的不大肆聚斂揮霍、潔身自守頗不協(xié)調。他沒有惡習嗜好,但對周圍的腐敗蔓延、賄賂公行、狂嫖濫賭、巧取豪奪等現(xiàn)象雖有不滿,卻無可奈何,有時還故意放縱,以免結怨。這種社會環(huán)境與他個人崇奉的道德原則的沖突十分激烈,他要真正堅持個人認可的道德原則,實際上是不可能的。為了自保并求得發(fā)展,他不能不表現(xiàn)出政治道德與生活道德的矛盾、對人對己矛盾的雙重人格。他追隨蔣介石反共起家,一切皆以反共利害為依歸。在蔣介石面前,他一味順從逢迎,很少立異執(zhí)言;即使追權逐勢,只想巧取不敢豪奪,故能僥幸避禍,保全祿位;而他對上謙恭,對左右和氣,對朋友頗禮貌,對部下、學生均無架子,人緣頗好,亦能使部下替他賣力。他辦事縝密,工作勤奮,循章依矩,不越雷池。有時亦身先士卒,能作表率。他追隨蔣介石,“從一而終”。在CC派、復興社、政學系之間,取超然之勢,盡量回避沖撞。去臺后,他與“大陸派”、“土著派”,亦皆結緣聯(lián)誼。即使受到排擠,也能委曲求全,終能旋伏旋起,解怨釋嫌,永享尊榮。

如果說何應欽一生軍政生涯的軌跡主要是反共的話,那在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以前,主宰他思想、行為和導致他走上反共道路的深層次的思想文化因素是什么?它是怎樣與一條主線、兩對矛盾銜接吻合的呢?

在何應欽身上,確乎體現(xiàn)了以儒家思想為主要內容的封建傳統(tǒng)文化的雙重效應。何應欽自幼就接受了儒家綱常名教、修身養(yǎng)性、治國平天下的思想。留學日本期間,他對中國儒學、印度佛教與西方近代文明融合而成的大和文化中的儒學之根,產(chǎn)生了強烈的認同與欽仰。儒家思想在中國歷史上經(jīng)歷了創(chuàng)生、演變和掙扎衰落及當今的揚棄發(fā)掘的四階段,其對何應欽的影響不可謂不深不大。何應欽的青少年時代和開始軍政生涯的黔軍時期,正是清末民初傳統(tǒng)儒家思想受到猛烈沖擊而掙扎衰落的時代。他思想中既保留著傳統(tǒng)儒學之根,但又兼收并蓄地接納了西方近代民主思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