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王陽明發(fā)現(xiàn)了一處鐘乳洞,于是便將自己的住處搬到洞中。這個鐘乳洞大約能夠容納百人,初名“東洞”,后來王陽明效仿家鄉(xiāng)的陽明洞,把它更名為“陽明小洞天”。其實,王陽明家鄉(xiāng)的陽明洞,并不是一處洞窟,而龍場的陽明小洞天卻是一個真真切切的洞窟。鐘乳洞所處的位置較偏僻,荒涼不已,而王陽明卻覺得這是因為鐘乳洞不容他人,專等自己到來。王陽明搬入此洞后,樂其幽靜,悠然自得。他將洞內(nèi)平整之地打掃干凈,安放好床具,修好灶臺,堵上老鼠洞,還作詩三首,題為《始得東洞遂改為陽明小洞天》(《王文成公全書》卷十九)。在第一首詩的末尾,王陽明寫道:“夷居信何陋,恬淡意方在。豈不桑梓懷,素位聊無悔?!睋?jù)此可以看出,王陽明當(dāng)時已經(jīng)達到了《中庸》中提到的“素位”境界,即君子要根據(jù)自己所處的地位來行事,而不要考慮其他不切實際的事情。
《中庸》中關(guān)于“素位”境界的原文是:“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根據(jù)《陽明先生行狀》和《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出身靖亂錄》的記載,當(dāng)時跟隨王陽明前往龍場的家仆共有三人,當(dāng)王陽明決定搬進陽明小洞天時,他們都為能夠找到這樣的天然住處,無須再費力蓋房子而欣喜。對此,王陽明在第二首詩中做了如下描述:
童仆自相語,洞居頗不惡。
人力免結(jié)構(gòu),天巧謝雕鑿。
清泉傍廚下,翠霧還成幕。
我輩日嬉偃,主人自愉樂。
雖無棨戟榮,且遠塵囂聒。
但恐霜雪凝,云深衣絮薄。
由此可以看出,王陽明和家仆都夸贊這天然的住處,并為能夠遠離俗世而感到高興。王陽明還為自己能夠過上遠古時代的生活而欣喜,他在第三首詩中寫道:“上古處巢窟,杯飲皆污樽。冱極陽內(nèi)伏,石穴多冬暄?!?/p>
接下來,王陽明又寫道:“豹隱文始澤,龍蟄身乃存?!庇髦高@樣的隱居生活可以保全自己的名節(jié),就像豹子隱藏起來,以防自己的毛皮花紋被雨霧損壞;龍蟄伏起來,以保證自己的身體完好一樣。
也許有人會覺得住在宏偉的宮殿里,身著輕柔裘皮的生活才算快樂,但王陽明卻期許顏回那樣的生活??鬃釉罅滟澋茏宇伝?,稱其為:“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故王陽明又在第三首詩的末尾處寫道:“邈矣簞瓢子,此心期與論?!?/p>
龍場生活的最大困難在于糧食不足,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上頓不接下頓的情況,這使得身邊的家仆開始抱怨起來。王陽明在《謫居糧絕請學(xué)于農(nóng)將田南山永言寄懷》(《王文成公全書》卷十九)的開篇寫道:“謫居屢在陳,從者有慍見?!?/p>
古時,孔子帶著一幫弟子來到陳國 ,結(jié)果斷了糧食,眾人饑餓難耐,后來有人病倒了,不能起身,不堪其苦的子路憤憤不平地對孔子說:“君子亦有窮乎?”孔子回答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孔子對子路的告誡其實就是儒家一直堅守的“窮困之節(jié)”。
王陽明當(dāng)時的處境和孔子極其相似,但他覺得必須要確保糧食的充足,于是就向當(dāng)?shù)厝藢W(xué)習(xí)種糧的方法。王陽明焚燒草木,開墾耕作土地,這樣一來,谷物就有了剩余。王陽明用剩余的糧食接濟窮人和寡婦,有時還會舉辦宴會,甚至用遺漏的稻穗喂小鳥。
書歸正傳,王陽明接著前面的詩句還寫道:
山荒聊可田,錢镈還易辦。
夷俗多火耕,仿習(xí)亦頗便。
及茲春未深,數(shù)畝猶足佃。
豈徒實口腹?且以理荒宴。
遺穗及鳥雀,貧寡發(fā)余羨。
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