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世之秘 4

國器之和田血玉 作者:浮生輕塵


燈火如豆。

木青坐在桌子前面緊盯著桌上的瓷瓶已經(jīng)有段時間了。

雖然燈火昏暗,卻掩飾不住瓷瓶的秀美。微弱的光下,瓶身泛出一絲若有若無的淡青色,直如雨停云破后的青天一般。

這只瓷瓶是邵巽和木青在城隍廟后發(fā)現(xiàn)的那個身中劇毒的漢子臨死之前給他們的包裹之中的。一起的還有一只手掌大小的血玉人像,血沁之色極濃,一看就是相當(dāng)名貴的東西。尤其是那只瓷瓶,本身胎壁薄如毫發(fā),那個漢子卻只用一個包裹簡單收納??此碇袆《镜哪?,不知道遇到何等危險,這只瓷瓶卻被完整的保存下來,不得不說是萬幸。

吱呀一聲,房門開了。邵巽揉著眼睛從外面走進(jìn)來,也帶進(jìn)來一陣刺骨的寒風(fēng),將木青凍的幾個激靈,把注意力從瓷瓶上收回來。

“你都看了半宿了,眼看天光大亮,看出來什么門道沒?”邵巽坐在木青面前,給自己倒了一杯水,順手給木青那杯早已涼掉卻沒動半口的茶也添了一點(diǎn)。

木青搖搖頭,臉色卻是前所未有的凝重。“邵大哥,你知道這只瓷瓶的來歷嗎?”

“哈哈。”邵巽笑了,“我對古玩沒啥研究,不比你,別賣關(guān)子了,快說吧。”

“你可記得家里一直供著的那個紫檀木盒中的遺書嗎?”

邵巽聽到這兒,猛的一驚,“難道這只瓷瓶和遺書中所提之事有牽連?”

邵氏一族明代之前世居南陽。明初靖難之役后,朱棣打算遷都北京,特召來于風(fēng)水堪輿之術(shù)造詣極深的邵氏先祖邵明陽輔助。邵明陽實地勘察之后發(fā)現(xiàn),北京是天下龍脈匯集之處,雖然風(fēng)水極佳,但是盛極必虧。于是諫言朱棣,于皇城正南修筑三門,中正陽,左崇文,右宣武。將明代奪取天下之時所得元朝之物埋于正陽門下,更取名正陽暗合元朝末世皇帝至正,以壓住元朝龍脈,可保大明三百年江山。至于崇文與宣武的含義,邵明陽則一直諱莫如深,即使皇帝來問,也是閉口不談。遷都后沒多久,邵明陽就飄然遠(yuǎn)去,從此邵氏一族也不知所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