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世之秘 5

國器之和田血玉 作者:浮生輕塵


直至明末,闖王李自成揮師北上,定都北京。有個自稱邵懿忠的人,前來覲見李自成,并提議李自成將所得明朝之物埋于崇文門下,而崇文則暗合明朝末世皇帝崇禎,以此壓住明代氣運,以免民間刀兵??墒?,李自成初得天下,對于這類無稽之詞哪兒聽的下去。于是定都后沒多久,便被吳三桂引來的清兵趕出了北京,從此流亡,生死不知。

清初之時,有宮廷史官翻出這段稗史,仔細研讀之后,拜服于邵氏先祖的神鬼莫測奇術(shù)之下,并將此事告知當(dāng)朝皇帝?;实勐牭竭@件事情,也心下大驚,派人全國尋找邵氏一脈,得知地點之后,親自前去將邵氏族人迎往京城。邵氏一族本人丁稀少,傳至當(dāng)代,只有父子二人。確定事情真實之后,便開始尋找李自成兵敗所埋的寶藏。因為滿清皇族并不是從明朱手中奪取的天下,而明朱的財寶十有八九盡皆被李自成掠奪一空。

可是遍尋之下,卻毫無線索。無奈,只能請邵家人坐鎮(zhèn)宮廷,以保氣脈。直至乾隆年間,才獲知李自成寶藏的蹤跡。乾隆親自帶人挖掘,將李自成辛苦攢下的寶藏,搬運一空。彼時,乾隆正寵愛回疆香妃,并沒有將應(yīng)埋之物全部埋于崇文門下,而是選取一批精品送于香妃娘家當(dāng)做嫁妝。香妃故去后,埋于回疆,而這批寶物也跟隨一起進了香妃墓。邵氏先祖苦諫無用,只得含恨離去,并留書子孫,待時機成熟,一定要前去回疆取回寶物埋于崇文門下,以免政權(quán)更替,刀兵再起,荼毒百姓。

可是無奈滿清統(tǒng)治者竟然沒有想到還剩一名為宣武之門。乾隆死后僅二百余年,清廷覆滅。最后一任皇帝,年號宣統(tǒng),正應(yīng)宣武。清末民初,國運動蕩,外敵入侵,民不聊生。而邵巽自然知道其中厲害,清廷所傳之物已經(jīng)不可尋。如果可以找到當(dāng)年乾隆送于香妃的嫁妝,則不僅可以取出明物,更可以取得清物。一同埋于前三門下,可消弭刀兵,重定天下。

“這只瓷瓶是柴窯的青百合花瓶。歷史上所傳的柴窯器,只是在朱明皇室中可以見到完整的器物。到了滿清,都是傳說,皇宮中倒是有幾件瓷片,可是完整的柴窯器一件都沒有。”自幼追隨父輩出入皇宮,木青自然是對宮里的珍玩如數(shù)家珍。

“你的意思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