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親與母親(3)

作者:關愚謙


該校作風大膽,觀念開放。1917年該校首開裸體模特兒寫生課,隨后展出學生習作,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當時在上海流傳的竹枝詞語含嘲諷:“歐人美術太離奇,稿本爭傳模特兒。滬上商標多裸體,東施偏好效西施”,把裸體寫生和風氣敗壞聯系起來。母親在這方面的觀念仍屬于傳統(tǒng)的保守類型,雖然她自小喜歡藝術,但仍難以接受這種現代的藝術教育,便改入由上海基督教女青年會辦的上海體育師范學院,從此和基督教會結了緣,并接受了洗禮。

1922年,母親回到天津,在基督教女青年會工作,任學生和幼女部干事,每年舉行春令會、夏令會、秋令會、冬令會,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為大家組織參觀、訪問、討論、演講、通信和圣誕節(jié)、復活節(jié)等聯歡活動,并且培養(yǎng)為社會服務的精神,她自己也無形中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和中國封建傳統(tǒng)的東西更格格不入了。

正由于此,她的婚姻成了大問題。老派人家找兒媳婦都希望找一個三從四德的女人,男人也不想要一個受過高等教育、比自己都聰明的太太,人人都持這樣的觀念:有知識的女人怎么會聽先生的話呢?

也確實如此,受了新派的教育,又入了基督教會,母親也不再愿意隨便找一個丈夫了此一生。她的眼界比一般人高多了。母親肚子里裝滿了經典著作,如《論語》、《孟子》、《中庸》、《大學》等,和一套套的“之乎者也”,寫得一筆好書法。這全是外公一手調教出來的。外公雖然是個老學究,但思想很開放,主張自由選對象,反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陳詞濫調。

母親到了二十九歲還沒有結婚,在那個時代,已經被人稱做老姑娘了。她不急于結婚還有一個原因是,她有天津基督教青年會的干事工作。工資雖不特別高,但養(yǎng)活自己綽綽有余。

那時候父親剛從美國回來,很快就被介紹到基督教青年會去工作。老朋友們一聽說這個年過三十的漂亮小伙子尚未娶親,立刻就想到了那位年雖已到二十九,仍是一枝花,人品學問都配得上父親的母親。還沒等人撮合,兩個人一見,就已有了互相愛慕之意。雖然說不管你怎么一見鐘情,也不管你怎么進步和新派,在那個社會,人們還是很講究門當戶對的,可偏偏我父母兩個人無論從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年齡身材,甚至宗教信仰上都配合得天衣無縫。

他們閃電般地結婚并生下第一個女兒。父親把過去在美國愛戀的女友的英文名字給了她,Margret。母親也覺得怪有意思,她是一個那么善良的人,不太知道嫉妒是什么。只要愛上一個人,就義無反顧地愛到底。

1929年,由美國基督教出錢辦的廣州嶺南大學需要師資,父親應聘上任,來到他少小時生活之地,他流利的廣東話令他很快就適應了新的生活環(huán)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