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的詩歌和喜劇固然歌頌愛,他的悲劇也以愛為出發(fā)點,這一點下面還要談到。即以他的以英國歷史為內(nèi)容的歷史劇而論,他探討的是君權(quán)問題,表明他反對封建內(nèi)訌,希望在一個開明君主的統(tǒng)治下建成一個統(tǒng)一民族國家。如果我們分析一下他所塑造的反面君主形象,大都由于處理不好君主同貴族的關(guān)系,以私利為重,在不同程度上違反了和諧和仁愛的原則。這些君主中最突出的莫過于理查三世,他那種兇殘陰險,不擇手段的性格和行為完全同仁愛原則背道而馳。再拿他的以羅馬歷史為題材的劇本來看??评麏W蘭納斯那種傲慢和仇恨心理,完全談不上仁愛。在《凱撒》中,正直的布魯圖斯之所以伙同一批政客刺殺凱撒,不是出于任何個人恩怨,而是因為“一旦給凱撒戴上王冠,就可能改變他的天性”,“就等于在他尾巴上安上了毒刺”,“有了權(quán)勢,就忘了憐憫?!薄栋矕|尼與克莉奧佩特拉》批判了渥大維的陰險,歌頌了寬宏慷慨、天生情種的安東尼。雖然安東尼那種越軌的豪放,他的那種縱情態(tài)度——“讓羅馬融化在臺伯河的流水里吧!這兒是我的生存的空間。生命的光榮存在于一雙心心相印的情侶的及時互愛和熱烈擁抱之中”受到批判,但安東尼的鐘情還是為莎士比亞所贊許,而把他寫成一個高貴的正面人物??v情勝于無情。
綱舉目張。只有正確理解莎士比亞的創(chuàng)作動機,了解他要寫的是什么,才能給他的作品以正確的評價,正確地分析主題思想、人物性格、戲劇情節(jié)和語言技巧。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發(fā)展、主題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情節(jié)、藝術(shù)特點都要介紹,但倘若抓不準對象,盡管面面俱到,往往隔靴搔癢,甚至起副作用,反而不如不求面面俱到,但能確實掌握對象,作鞭辟入里的分析,更有好處。
例如對《威尼斯商人》的分析,說它反映了新舊法律的矛盾,夏洛克代表封建舊法律,鮑西婭代表資產(chǎn)階級新法律,因而夏洛克敗訴。又說莎士比亞也批判了新法律,認為它也不公平,對夏洛克懲罰太重,因而揭穿了資產(chǎn)階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