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北京人藝演出曹禺老師的新作《王昭君》,其中的孫美人是一個戲不多又不大好演的角色,由老演員趙韞如來扮演,她下了很大的工夫,因而演得很精彩,受到了觀眾和戲劇圈子里的人一致好評。一天,趙韞如在后臺化好妝,穿好服裝,正在休息準備上臺。突然,曹禺老師走到她的面前,說:“韞如,大家都說你演得很好,我也很欣賞。不過,有一句話,就是‘陛下到底來了!’如果你再說得生活一些,不那么強烈,會不會更好?”趙韞如聽過以后停了一下,點點頭表示:“好,我是試過的。不過,今天可以再試一試。您下去看戲,如果效果好,咱們就定下來。”接下來,曹禺老師到觀眾席看戲去了。這場戲趙韞如改了處理,那句重要的臺詞說得比較快捷,也比較單純,沒有十分強調(diào)“到底”兩個字。而當(dāng)趙韞如剛剛下場還沒有回到化妝室里,曹禺老師已經(jīng)從前臺匆匆趕來了。他老遠擺著手,走到面前大聲說:“不,不行!這么演壓不住臺,還是按你原來的處理好。”于是,趙韞如連連點頭,第二天戲又改了回來。后來,大家都說,曹禺老師在這件事情上,除了藝術(shù)創(chuàng)作以外,似乎還使我們學(xué)到了一些更為重要的東西。
1993年,青年導(dǎo)演王曉鷹正在準備排演《雷雨》,并打算刪去魯大海的角色。為此,王曉鷹緊張地來見曹禺老師。王曉鷹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我有一個斗膽的想法,想把魯大海這個人物刪掉!……”曹禺老師聽了以后,開始是一愣,停了片刻后又興奮地說:“刪掉,好。贊同!”他笑著說:“我告訴你,有些人的腦瓜子可不像你我這么想,你刪掉后會有人批評你、罵你,你要沉住氣。你可以說‘當(dāng)時我和作家商量過了,作家同意了’,你可拿我做擋箭牌。好,我同意了!”同樣,曹禺老師對于年輕人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鄭重提出的某種嘗試和追求,居然能夠給予如此的熱情支持、衷心鼓勵,顯然也是考慮到一些做人的道理的。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曹禺老師所作所講都是天籟之音,而天籟之聲出于自然,因之它才是永恒的,不朽的。
寫于北京人藝建立60周年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