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和魯平,自然均在中方談判代表團之中。
魯平:我對桌是大使柯利達,這個人很厲害,我們兩人對面坐著。有一次談判的時候,他對著我看,我也對著他看;他兩個眼睛盯著我,我兩個眼睛也盯著他;他不動,我也不動;他不眨眼,我也不眨眼。我們兩人就這么盯著,看誰先動。這些事有的時候很有趣。
一邊斗智、一邊斗勇,中英雙方就如此在談判桌上步步為營、暗自角力。但是主動權始終控制在中方手中,英國人變著法子地尋求“以主權換治權”,中方卻絲毫不為所動。一位英方代表團成員甚至承認中國人把他們“搞得狼狽不堪”。
外界自然也對談判寄予了極大的關注。但雙方商定,會談內(nèi)容絕對保密,對外只發(fā)表公報,因此,所有媒體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每次簡短的公報上。
周南:第一輪公報還寫得客氣,“雙方就香港問題的解決進行了有益的和建設性的討論”。到第二輪,那就更劍拔弩張了;第二輪、第三輪,柯利達甚至講,要保證香港的繁榮,不但要英國管制,還要把香港和內(nèi)地隔離開來,不要受中國內(nèi)地的影響。他先用的是“隔離”,后來他說要“絕緣”,要使香港跟大陸絕緣,根本碰不到才行,說得很不像話。雙方爆發(fā)了比較激烈的爭論。所以第二輪的公報就改變了,我們主張劃去“建設性的”,因為(結果就是)彼此知道了對方的觀點,但這沒有多少建設性。第三輪更有意思,兩個形容詞都畫掉,既沒有“有益的”,也沒有“建設性的”,就是雙方又進行了一次會談。這看起來是小事,引起的震動卻很大,外界特別是香港媒體很敏感,一看公報措詞一路往下降,就知道會談不順利,肯定是發(fā)生了激烈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