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段日記,如今回看起來,多少使自己有點滄桑之感。因為自從這篇文章發(fā)表后,接二連三有了許多“文字緣”和“文禍”。在《文星》《文壇》《新聞天地》《自由青年》《民主評論》《自立晚報》上面,都有文字討論到和這篇《老年人和棒子》有關(guān)的問題。今年3月間,政治大學的學生,為了《政大僑生》革新號二期的“青年人與棒子”的征文,甚至還和訓導處鬧出不愉快,這真是一場“棒子戰(zhàn)”了?。?963年9月12日)
過了不久,所謂的“嵩山道士”寇謙之出來了,他居然打動了北魏太武帝和大臣崔浩,君臣二人乃如趙翼所說:
迎致謙之弟子,起天師道場于平城東南……此朝廷崇道教之始也。
這下子老道們可抖了!他們一下子得君行“道”,浩浩蕩蕩,打垮了所有的佛教,燒光了所有的寺廟,活埋了百分之八十的和尚,為張?zhí)鞄煒淞⒘丝涨暗耐溃?46年)。這種威嚴在三百年后籠罩在一個皇帝身上,那就是楊貴妃的負心郎唐明皇。唐明皇給中國文化送了兩個劃時代的禮物:第一,他弘揚了評劇,給梨園子弟開創(chuàng)了先河;第二,他冊贈了張?zhí)鞄?,使“漢天師子孫嗣真教”,明定了道教教主的世襲,稱他們?yōu)椤疤珟煛?。在這里,張家的天師們又占了我們李家老子的便宜。因為唐代的皇帝姓李,老子也姓李,老子又被道教抬出來做祖師爺,所以,李家的皇帝對張家的教主自然另眼看待。果然,一個世紀后,唐武宗補足了“三武之禍”(845年),讓張?zhí)鞄煹耐降軅儙砹艘淮谓^后的表演——拆掉了四萬個佛廟,強迫二十六萬個和尚與尼姑還俗。三十九年后(884年),唐僖宗封張?zhí)鞄煘椤叭旆鼋檀蠓◣煛?。于是,張?zhí)鞄熋翆崥w地邁進了宋朝。
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皇帝找到了信州道士張正隨,比唐朝更進一步予以優(yōu)待——開始封號了,賜為“真靜先生”,不但給他立授箓院及上清觀,而且還不必納稅。接著又來了一個“老道迷”的皇帝——宋徽宗,他在崇寧二年(1103年)賜張?zhí)鞄煹暮笕藦埨^先為“虛靜先生”,不但宋徽宗對這位“虛靜先生”很著迷,連后宮的仕女們也被他迷透了。這位“虛靜先生”是第三十代張?zhí)鞄煟ㄒ粚Σ黄鹚孀诘氖撬箾]結(jié)婚,使三十代的嫡派傳統(tǒng)及身而絕!所以只好找個族人來接香火。當然了,他當時并沒像今天的第六十三代張?zhí)鞄熞粯印俺饰膬?nèi)政部,準其收養(yǎng)子嗣”。他大概也不敢這樣做,因為即使在專制時代,也會有些特立獨行的好漢挺身出來,指斥張?zhí)鞄煛耙u封”的不對,使張?zhí)鞄焸冇兴窇?。例如,在清人王棠《知新錄》中,就提到宋朝的一位林太守,曾把張?zhí)鞄熽P(guān)在牢里,然后向皇帝上奏說:“其祖乃漢(黃巾)賊,不宜使子孫襲封?!敝祆溥€特別稱道這件事,可見在民智未開的古代,畢竟還有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