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結束蔣家黨天下(2)

蔣經國畫傳 作者:師永剛


果不其然,國民黨內立刻要求嚴辦,軍方已準備名單抓人。蔣經國聞訊后,獨自思考半個小時,要求黨政要員到七海開會。他坐著輪椅與會,做了“時代在變、環(huán)境在變、潮流在變”的指示,強調國民黨過去心態(tài)“太老大 ”,必須跟上時代,當場否決取締鎮(zhèn)壓的建議,強調抓人解決不了問題,需要“避免沖突、冷靜處理”,同時堅持推動開放組黨的立場不變。

民進黨宣布成立第二日,國民黨高層召開緊急會議,在蔣經國拍板下,許多大佬會中提出的高壓應變手段并沒有通過。蔣經國的“維新路線”引發(fā)許多大佬不滿,他們甚至在背后抱怨蔣經國太過軟弱、“不生氣”。蔣經國聽到幕僚匯報、轉達黨內批評聲音后只說:“他們還在抱怨?好好對待他們,但是要堅定?!笔Y稱在這關鍵時刻,“不能盲目沖動、意氣用事”。

對蔣經國來說,推行政治民主化,是國民黨“向歷史交代”。換言之,除了他自己的信仰與歷史定位外,也有退此一步,國民黨再無死所的危機感,他感受到了不得不為之的沉重壓力。蔣經國雖然看起來底氣十足,但他的秘書王家驊則回憶,蔣經國在民進黨組黨后隔日,邀集大佬說明立場后,雖然勸大家“小不忍則亂大謀”,但返回七海官邸用餐時,蔣經國叫來王家驊,問他:“你以一個黨員的身份告訴我,我白天的決定,對黨、對‘國 ’好不好?”

既然已經決定在民主改革與黨禁開放問題上采取積極支持態(tài)度,蔣經國也決定,善用國際宣傳攻勢,爭取美國民間的認同,把國民黨決定開放的信息予以效益極大化。1986年 10月 7日,蔣經國在接見美國《華盛頓郵報》發(fā)行人葛蘭姆夫人時,拋出臺灣“會在完成‘國家’法令修訂后,宣布解除‘戒嚴’,開放組黨”的重要信息,宣告長達數十年的“戒嚴令”即將失效,國民黨不再依靠軍事高壓手段統治,改采民主選舉的方式維系統治正當性。他解釋,即使民進黨未必承認“憲法”,但只要不從事任何分離運動,即“臺獨”運動,“我們將容許成立新政黨”。

蔣經國宣示開放黨禁之后,在黨內各個場合不斷強調,國民黨面對新局勢,必須采取新做法,更開放、更沉著冷靜。尤其面對李煥向他報告12人小組對解嚴的正反意見時,蔣經國指示:“‘戒嚴’已近 40年,臺灣同胞能夠容忍,已經不容易了,我們應該有所改革才對?!?/p>

蔣經國裁定現時兩岸接觸“還不是時候”

就在這個關頭,宋美齡結束十年六個月的在美停留,回到臺灣參加蔣介石百歲冥誕,一向節(jié)儉的蔣經國為了讓宋美齡滿意,還由蔣孝勇出面,動用了2000萬臺幣全面整修士林官邸。

原本各界預料宋美齡停留時間不會太久,孰料她卻決定長住,更一度發(fā)表文章《我將再起》,批判反對人士提倡的是“速溶式民主”,讓外界認為宋美齡在后蔣經國時代,似有復出并為保守派護航的打算。

黨外人士采取更激烈的街頭抗爭手法,焚毀國旗、國民黨黨旗,稱蔣經國或外省人為豬仔;甚至被列入黑名單不得返臺的許信良還多次沖撞國民黨防線,光明正大地企圖入境,給國民黨制造壓力,雖未成功,但通過“臺獨”與省籍問題的炒作,使一次次群眾抗議活動規(guī)模越來越大。

面對來自黨內外的挑戰(zhàn),臥病在床的蔣經國努力保持平衡,維持政局和諧。對黨外,他要求加強溝通,避免擦槍走火;對黨內大佬的質疑,他則通過官邸密談或心腹慰問,希望取得諒解;針對“臺獨”分裂分子的質疑,蔣經國借著與他

12位民間友人聚會的場合宣示:“我在臺灣住了40年,是臺灣人,當然也是中國人。”

另一方面,兩岸互動也已到了水到渠成的時刻。雖然官方依舊抱持“三不”立場,但是兩岸民間互動,乃至于體育活動的交流,都在順利推動中,只是官方依舊扮演防火閥的角色。直到 1986年 5月,“中華航空”機長王錫爵劫機事件讓國民黨刻意維護的動態(tài)平衡出現了崩解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