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褪入黑暗:傷痕敘述(2)

后9·11時代的恐怖片 作者:阿維娃·布瑞夫 山姆·J.米勒


對于大部分親歷者來說,9·11的沖擊主要體現在視覺上。飛機撞擊、樓房倒塌、殘骸冒煙、灰色的塵埃遮天蔽日等是現場所能目擊到的最主要景象。與此同時,媒體卻讓一些特定的畫面占據了觀眾的眼球,這些畫面主要包括燃燒中以及正在倒塌的大樓,消防人員和警察們進行搶救和清理現場。而當天那些最驚悚的畫面卻被迅速地審查并禁止傳播。但是這些被查禁的9·11的景象卻和其他賣力宣傳的畫面同樣重要。9·11當天的傷亡情況幾乎沒有從視覺記錄上保留下來?!坝鲭y者的尸體、支離的身體部位以及受傷流血的圖片,在事發(fā)后的報道中統(tǒng)統(tǒng)無跡可尋”,美國新聞記者芭比·澤里澤研究了9·11的相關報道后如是說。在那些被劫持的飛機上,并沒有任何關于遇難者情況的報道,那些在倒塌的大樓中喪生的人們則只出現在使用遠距鏡頭拍攝的模糊照片中。致殘的幸存者同樣也沒能出現在報紙或電視的報道當中。澤里澤僅僅在《紐約每日新聞》中找到了一張嚴重受傷的手的照片。媒體們寧可無報道也不報道死亡新聞的態(tài)度,也體現在了曼哈頓張貼得到處都是的海報中。在那些海報里,人們根本看不到受傷的身體或者死亡的影像。

媒體抹殺9·11傷亡畫面的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從世貿中心墜落的人們,這些遇難者是紐約市最容易目擊整個事件的受害者。這些公開的死亡被公眾視為可怕的場景。9·11發(fā)生后的兩個星期,安東尼·雷恩在《紐約客》中寫道:“也許這是令人悲傷的,但是9·11中最重要的影像并非是搖搖欲墜的世貿雙塔,或者是它們往昔曾經矗立過的土地,而是那些從傾斜的大廈上墜落下來的人們?!?·11之后,心理學家們把看過墜落遇難者照片的這個情況——不論是現場目擊還是通過電視觀看(一些人即使并非現場目擊,也同樣會留下心理陰影)單獨列出來,作為“創(chuàng)傷后精神緊張性精神障礙”這一病癥的重要成因。這個場景和當日其他的場景都對觀眾的心理造成了無法撫平的創(chuàng)傷。并且,媒體的表現方式更為加重了這些影像給觀眾帶來的心理陰影。盡管與 9·11相關的視頻和照片短暫地出現在了電視和報紙當中,但是這些影像卻被迅速禁止傳播,并且在以后對 9·11的回顧報道中也避免使用。在他為《時尚先生》撰寫的文章《墜落的人們》中,湯姆·朱諾討論了那些從大廈上跌落的人們的照片是怎樣從主流美國新聞報道中消失,悄悄利用秘密渠道(如那些專以聳人聽聞的小道消息或以黃色內容為生的網站)進行傳播的:“在一個充斥著偷窺狂的國度,這些想要窺視在最恐怖的一天當中發(fā)生的最恐怖經歷的狂熱欲望,統(tǒng)統(tǒng)被歸結為窺私癖,仿佛這些照片受歡迎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窺視那些被迫跳樓者們的遭遇似的。”把窺私的欲望偽裝成病理學的研究,不僅暗示了這一動機含有某些可恥的、會使人聲名狼藉的成分,而且連這一“欲望”本身都甚至會被視為是“低級”的。

“低級”或者是“臭名昭著”準確地描述了美國恐怖電影一直以來的聲名。影評人羅賓·伍德指出,正是因為恐怖電影一直以來的低下地位,才使得這一流派能夠直接地表達禁忌的內容。但是伍德在他對美國恐怖電影的論述中漏掉了一個主題:那就是死亡。美國記者丹尼爾·珀爾的電鋸視頻或者是美國戰(zhàn)士們的不雅照片所激發(fā)的軒然大波,都說明了這些影像是美國民眾以及軍隊中的禁忌話題。【注釋】9·11影像被迫向邊緣、地下媒體轉移,這一現象表明了這一話題的禁忌色彩,同時也使得它們成為恐怖電影的大熱題材。

【注釋】桑塔格指出,《波士頓鳳凰報》曾經在其網站當中上傳了珀爾兇殘的砍頭視頻,直到報紙受到批評才將其刪除。但是視頻中實際上對“驚悚的殺人鏡頭進行了蒙太奇處理……這一做法體現了報紙的用意——雖然看這些血腥鏡頭很令人作嘔,但是這都是值得的(只要你能忍受),因為這會使得打敗珀爾的力量顯得更值得人尊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