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出五歸 (4)

齊白石回憶錄 作者:齊白石


有一天,在朋友那里,遇到一位和尚,自稱姓張,名中正,人都稱他為張和尚。我看他行動不甚正常,說話也多可疑,問他從哪里來,往何處去,他都閃爍其辭,沒曾說出一個準(zhǔn)地方,只是吞吞吐吐的“唔”了幾聲,我也不便多問了。他還托我畫過四條屏,送了我二十塊銀元。我打算回家的時候,他知道了,特地跑來對我說:“你哪天走?我預(yù)備騎馬,送你出城去!”這位和尚待友,倒是很殷勤的。到了民國初年,報紙上常有黃克強的名字,是人人知道的。朋友問我:“你認(rèn)識黃克強先生嗎?”我說:“不認(rèn)識?!庇謫栁遥骸澳憧傄娺^他?”我說:“素昧平生?!迸笥研χf:“你在桂林遇到的張和尚,既不姓張,又不是和尚,就是黃先生?!蔽也呕腥淮笪?,但是我和黃先生始終沒曾再見過。

光緒三十二年(丙午·1906年),我四十四歲。在桂林過了年,打算要回家,畫了一幅《獨秀山圖》。正想動身的時候,忽接父親來信,說是四弟純培和我的長子良元,從軍到了廣東,家里很不放心,叫我趕快去追尋。我就取道梧州,到了廣州,住在祗園寺廟內(nèi)。探得他們跟了郭葆生,到了欽州去了。原來現(xiàn)任兩廣總督袁海觀,也是湘潭人,跟葆生是親戚。葆生是個候補道,指省廣東不久,就放了欽廉兵備道。道臺是駐在欽州的。純培和良元,是葆生叫去的,他們怕家里不放遠(yuǎn)行,瞞了人,偷偷地到了廣東。我打聽到確訊,趕到了欽州。葆生笑著說:“我叫他們叔侄來到這里,連你這位齊山人也請到了!”我說:“我是找他們來的,既已見到,家里也就放心了。”

葆生本也會畫幾筆花鳥,留我住了幾個月,叫他的如夫人跟我學(xué)畫。他是一個好名的人,自己的畫雖不太好,卻很喜歡揮毫,官場中本沒有真正的是非,求他畫的人倒也不少。我到了以后,應(yīng)酬畫件,葆生就叫我代為捉刀,送了我一筆潤資。他收羅的許多名畫,像八大山人、徐青藤、金冬心等真跡,都給我臨摹了一遍,我也得益不淺。到了秋天,我跟葆生訂了后約,獨自回家鄉(xiāng)。這是我五出五歸中的三出三歸。

我回家后不久,周之美師傅于九月二十一日死了。我聽得這個消息,心里難受得很?;叵氘?dāng)初跟我?guī)煾祵W(xué)藝的時候,師傅視我如子,把他雕花的絕技,全套教給了我。出師后,我雖常去看他,只因連年在外奔波,相見的日子,并不甚多。不料此次遠(yuǎn)游歸來,竟成長別。師傅又沒有后嗣,身后凄涼,令人酸鼻。我到他家去哭奠了一場,又作了一篇《大匠墓志》去追悼他。憑我這一點微薄的意思,怎能報答我?guī)煾诞?dāng)初待我的恩情呢?

那時,我因梅公祠的房屋和祠堂的祭田,典期屆滿,另在余霞峰山腳下,茶恩寺茹家沖地方,買了一所破舊房屋和二十畝水田。茹家沖在白石鋪的南面,相隔二十來里。西北到曉霞山,也不過三十來里。東西是楓樹坳,坳上有大楓樹百十來棵,都是幾百年前遺留下來的。西北是老壩,又名老溪,是條小河,岸的兩邊,古松很多。我們房屋的前面和旁邊,各有一口水井,井邊種子不少的竹子,房前的井,名叫墨井。這一帶在四山圍拘之中,風(fēng)景很是優(yōu)美。

我把破舊的房屋,翻蓋一新,取名為“寄萍堂”。堂內(nèi)造一書室,取名為“八硯樓”,名雖為樓,并非樓房,我遠(yuǎn)游時得來的八塊硯石,置在室中,所以題了此名。這座房子,是我畫了圖樣蓋的,前后窗戶,安上了從上海帶回來的細(xì)鐵絲紗,我把它稱做“碧紗櫥”。布置妥當(dāng),于十一月同春君帶著兒女們,從梅公祠舊居,搬到了茹家沖新宅。我以前住的,只能說是借山,此刻置地蓋房,才可算是買山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