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施密特:與中國為鄰》 拜訪毛澤東(1)

施密特:與中國為鄰 作者:赫爾穆特·施密特 弗朗克·西倫


西倫:施密特先生,您1975年會見了毛澤東,而且算是最后一位親自結識他的德國人。毛澤東是怎樣一個人?

施密特:他是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人。他魅力四射,才華橫溢,但是堅定而執(zhí)拗。他沒有受過正規(guī)的高等教育,但有敏銳的直覺:他把我引入了關于克勞塞維茨和馬克思的討論。對于這兩個人,他說的都是內行話。然而,他發(fā)動的那些大規(guī)模運動卻遠非清醒理智的產物。與鐵托類似,毛也具備一種混合著無情和富有魅力的品格,不過鐵托更受理智的支配。毛是聰明人,但是理智并非是他的強項。

西倫:毛澤東令您著迷還是感到反感?

施密特:算得上印象深刻吧。他歡迎我的話是:“您是康德派?!比缓笥终f:“我是馬克思主義者?!闭勗捑瓦@樣開始了。他大約看過關于我的什么材料。這是一位老人和一個比他年輕25歲的人的對話。直到最后,他精神都很飽滿,輕松、活躍、幽默。但是口齒不清,大概曾經得過中風。他毫不在乎地說,講話困難,腿腳也不靈了。他還能自己站著和坐著,但是單靠自己已經站不起來,坐不下去了。三位當翻譯的年輕女士,首先要自己弄明白他說了些什么,聽懂他的話,她們有困難。有好幾次,為了弄清楚理解得對不對,她們在紙上寫些字交給毛看。然后他就嘗試著重講一遍或者拿過紙來,把他要說的話迅速清楚地寫在上面。這一切都做得坦然自若,沒有人低聲下氣,中間還常常被笑聲打斷。

西倫:您感到他說的話都翻譯過來了嗎?

施密特:我絲毫沒有感到那些女譯員說了什么他不想講的話。因為是譯成英語,毛也能夠糾正她們。當時我還不知道,毛曾經不間斷地學了多年的英語。

西倫:您說三位女士和毛澤東相處毫不低聲下氣。其中有一位可是毛的外甥女、副外長啊。是不是同毛關系遠一些的人,就會低聲下氣呢?

施密特:普通老百姓似乎尊毛為神。甚至在高級外交官圈子里也能感受到對毛的崇拜。會見毛之后,有一位大使夫人問我的妻子,是不是握了毛的手。然后,這位外交官夫人就滿懷敬畏地一把抓住了我妻子那只剛剛與毛握過的手。這種虔誠不免讓我的妻子感到難以理解。

西倫:是毛澤東這位偉人促使您在五六十年代開始關注中國的嗎?

施密特:首先不是他個人的因素。而是這樣一個事實:毛澤東使歷經戰(zhàn)亂從而備受削弱的中國,重新成為一個自信的國家并且扮演起地緣政治的角色。50年代中期,我正在研究當時美國政府的地緣政治思想,中國在其中也扮演一定角色。不過,只是極其附帶地關注一下。在50年代,與關注中國相比,德國人的煩惱另有所在。

西倫:當時,中國在德國的政治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施密特:從根本上說,沒什么作用。1969年,基辛格總理(指曾任德國聯邦總理的基民盟領導人基辛格)在聯邦議院的一次競選辯論中,曾經大叫“中國,中國,中國”來警告大家。不過沒有人確切地知道為什么。70年代初,當議會辯論中講到臺灣問題時,基民盟議員會插嘴喊上那么一兩聲。

西倫:不過,當時中國和德國一樣也處于分裂狀態(tài),而且是出于類似的原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