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家的第三條路(5)

人只會老,不會死 作者:錢佳楠


現(xiàn)在的曹楊電影院重建于2002年,一建就建了兩年,害我們常常嘲笑說“沒有錢,蓋不下去嘍”。建好后的電影院比原先縮水了好幾倍,卻大膽更名為“曹楊影城”,原本一樓的放映廳辟成商鋪,分租給“老鳳祥”、“功德林”、“靜安面包房”等等,只有二樓分割出幾塊豆腐干樣的放映廳,往上還有酒樓,歌城,不復之前的純粹。關(guān)于棗陽路我也有段記憶,初中畢業(yè)時那里建成了當時整個曹楊地區(qū)最貴的樓盤——曹楊華庭,有個同學的家里買下里面的一套公寓,引起一片嘩然,因她的母親在沙田中學附近經(jīng)營一家禮品店——聽說只要她帶同學去那家店買東西,她媽媽就會狠狠地斬。

曹楊影城再往前就是歷史悠久的曹楊商廈,我爸說是上世紀50年代曹楊新村締建起來就有了它。我記得自己頭一回看到這棟低矮的建筑(好像只有兩層樓),當然覺得“這里哪能跟華聯(lián)商廈比?”可一旦我摸到同樣設在角落的扶手電梯,竟有種宛如初戀的甜蜜。外婆家遷往浦東后,我和母親便只能來逛曹楊商場了,真的是“逛”,我已經(jīng)知道家里的窮困,看到漂亮的物什,連摸都不敢摸,我母親倒沒叮囑過什么,而是我常看見牽著小男孩的媽媽嚇唬孩子:“別亂碰,碰壞了要你賠!”商場隔壁是曹楊地區(qū)頭一家肯德基,我在90年代末讀小學時候就開了,我記得我那時候考了年級第一,這家肯德基的店長到學校送了我一只長毛絨的“奇奇雞”,我趁著午間休息就飛跑回家,把“奇奇”送給我晚班下班的媽媽,她也保存到現(xiàn)在,路過肯德基就會慣性地張望一下,接著笑著對我說:“我們的雞,肯德基不賣哦!”我第一次在這里吃東西,好像已經(jīng)是初一,伯母不知為什么事情一定要請我們幾個孩子吃飯,我們起初約在前面的振鼎雞,后來受不了別人的煙霧繚繞,才提議到這家肯德基。雖然覺得好吃,可我吃得很規(guī)矩,總覺得難為情,還把一份雞翅推給了表哥,謊稱自己吃不下。媽媽反復提醒過我,“不要受別人的恩情,我們還不起。”

曹楊商場的對面是專賣少男少女服飾的伊登商廈,我也很少來買東西,買的也基本是季末打折時揉成一團堆在框里的T恤衫,30塊錢一件,今天還在家里當睡衣穿。伊登旁邊是家新華書店(翰林店),之后我會以逛書店為借口得以從這條路回家,剛開張的時候人氣很旺,因是繼原63路終點站之后又一家不止賣教輔書的書店,而且地方還很寬敞。不過勢頭僅僅維持了幾年,以書店割地開第一家振鼎雞為標志,書店的范圍越來越小,龐雜的店鋪越來越多。同樣打著濃重的時代烙印的還有旁邊一家不到五個平方的店鋪,我讀初中時是風靡上海的街客(我們還笑話過這個名字),接著是香酥雞,現(xiàn)在換成了薡茶,順應這股臺灣風,樓上35元一位的自助火鍋店也更名為“臺北吳記麻辣火鍋”,住在這里的人都曉得,換湯不換藥。

過了桂巷街,是上世紀90年代初期便開在這里的振鼎雞和緊隨其后開設的達芙妮,兩家店都屹立至今,難能可貴。振鼎雞原是曹楊地區(qū)生意最好的店家,晚上七點到這里服務員就會向你致歉:四分之一雞靠腿的部分沒有了,甚至雞都已經(jīng)沒有了,但店里還密密匝匝坐了很多人,抽煙喝啤酒吃雞胗,簡直當自家的食堂。如今的價格已然翻了一翻,原先16.8元一斤的雞現(xiàn)在是29.8元一斤,一塊錢的雞粥現(xiàn)在是兩塊三,還有雞湯面,漂兩瓣青菜和幾塊雞肝,黑胡椒味很重,媽媽的用呢廠倒閉后她到南匯上班,一個星期才回來一次,她讓賦閑在家的爸爸給我弄吃的,我生氣地說你隨便拿碗面打發(fā)我吧,他真捧著“鋼中鍋子”為我買振鼎雞的雞湯面,那時是兩塊八(現(xiàn)在為五塊五),這樣的情形持續(xù)了好幾年,所以我現(xiàn)在一聞到雞湯面的味道就想吐。最近路過振鼎雞,但凡超過七點,內(nèi)里空無一人,簡直像禽流感襲來,大概曹楊人嫌貴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