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因為聽到這些讓我坐立難安的悄悄話,十八歲的我向父母撒謊,決定一個人去旅行。當時的目的地是千葉北部的某個城鎮(zhèn),我既沒訂旅館,手里拿的時刻表也看不太懂?,F(xiàn)在想想,那地方近到讓人有點不好意思稱它是旅行,不過畢竟是一個人獨自乘車、換車,一個人離開居住的城市、走在陌生的街道上,一個人外宿,全部都是新鮮的體驗。雖然只是短短的兩天一夜,旅程結束后我居然多了一點點自信。原來我也可以辦到,原來自己一個人可以離開熟悉的世界。沒多久之后,我又向父母撒謊前往富山。海不是我所認識的海,山不是我所認識的山,連公交車我都不曾看過。
之后,還是學生的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把目光轉向國外。我想知道日本以外的世界,但不是憑借大腦,而是通過眼睛、耳朵、舌頭、腳底去了解。從第一次一個人的旅行選擇千葉這點來看,就能知道我的膽子并不大,所以第一次國外旅行,我選擇挑戰(zhàn)的目的地是塞班島。十九歲的我有個刻板印象,覺得亞洲旅行等于窮人旅行,每當我提到第一次出國是去塞班島時,身旁的人多半很吃驚??墒俏遗氯ヌh的地方,加上也沒有錢,當同學表示她也可以去塞班島時,就定下了行程。
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我對所謂的“世界”實在是一無所知。那時我連護照的功用都搞不懂,導致回程時把護照放在托運的行李中,讓只會說英文的高個子海關目瞪口呆,趕緊帶我去等著上機的行李倉庫分頭找出我的行李。如果我早些對世界有點概念的話,就不會鬧出這種笨到家的笑話了。
如果問我在塞班島有沒有什么深刻的體驗,其實也沒有,我只是當一個輕輕松松的游客,游游泳、逛逛街罷了。不過即便如此,那刺眼的陽光、鮮艷的花朵、樹木與房子之間的樹蔭、空蕩蕩的大超市、巷子里的小餐館等等,全是我沒見過、沒感受過、沒聞過的東西,它們存在于我之外的世界里。
第二年,我去了紐約。當時我和已經(jīng)在美國的朋友約定在紐約的機場碰面,那是我第一次一個人搭飛機。雖然有點膽怯、莫名地緊張,卻同時也感到興奮。那種從未體驗過的心情,源自于自己即將飛往一個未知的地方。
回程和朋友一起搭飛機,根據(jù)朋友的說法,我把臉貼著飛機的窗戶,問她:“赤道在哪里?什么時候可以看到?”(我完全不記得這一段)。雖然我好不容易終于了解世界的存在,但我所認知的世界可能就只是世界地圖吧,所以才會以為赤道是海上的一條紅線。當時真是無知到可悲的地步。
幾年后,我二十四歲時,才算是真正迷上旅行。雖然膽小的個性不變,卻一個人在世界走遍。我造訪了三十多個國家,有的國家去了很多次,所以用旅游次數(shù)算的話,一定更多。我好像著了魔似的,至于為什么會這樣,我覺得是因為我太晚才認識“世界”。如果我能像其他聰明的小孩一樣,早一點通過小說、電影、餅干、音樂、歷史、地理,認識世界之廣之大,并無盡綿延于外的話,也許就不會如此執(zhí)著于旅行這件事。因為憑借接觸那些事物,就能認識世界??上义e過了,所以只有實際踏出自己的腳步,才了解“噢,原來這地方真的存在”。我現(xiàn)在還是這么旅行著,每當我想踏上旅程時,都是因為單純地想知道,那里是否真的存在著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