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紐約時報》:公正和詳盡的報道(4)

訪美記 作者:胡舒立


富蘭克爾在社論編輯的崗位上整整工作了10年,直到他57歲時,才繼羅斯索當上了《紐約時報》的總編輯。不過,誰能說他不是如愿以償呢?在人才濟濟的《紐約時報》,畢竟只有一個人能夠占據(jù)金字塔的塔尖。富蘭克爾終于又有了施展他過人才智的最理想的天地。我在美國的時候,聽到熟悉《紐約時報》的人都對小蘇茲伯格的這一重大選擇很是肯定。該報過去的華盛頓編輯、現(xiàn)任《亞特蘭大憲法報》總編輯科瓦奇還稱贊說:“這個安排棒極了!”

富蘭克爾的確不負眾望。他主持《紐約時報》編務以來,該報的發(fā)行量仍然有上升,到1990年底已達115萬份,比三年前多了近11萬份。更主要的是,這家報紙繼續(xù)保持了美國報界的最高聲譽,而這種聲譽正是幾代人所擁有的。

從1851年開始的成功

90多年前,當已經(jīng)債臺高筑的報紙發(fā)行人阿道夫·奧克斯用借來的75 000元錢買下《紐約時報》時,家里人都以為他瘋了。那時,《紐約時報》正跌到了創(chuàng)辦以來的最低點,僅發(fā)行9 000份。

但阿道夫并沒有錯。因為《紐約時報》從1851年創(chuàng)辦以來,就是一家新聞翔實、格調(diào)嚴肅的報紙。這種風格在紐約受過良好教育、有教養(yǎng)的人中間極受歡迎。阿道夫喜歡這種風格,更看重這種風格。

這家報紙的主要創(chuàng)辦人雷蒙德在他那個時代享有“客觀編輯”的聲譽。當時,美國報刊史上面向大眾的“便士報”(作者注:指便宜的報紙)正在迅速發(fā)展,一些報紙用聳動視聽的故事吸引讀者,另一些報紙用充滿熱情的“激進主義”影響讀者。而《紐約時報》卻與眾不同,它在創(chuàng)刊號中即宣稱:“我們絕不打算感情沖動地來寫文章,除非某些事實確實使我們沖動起來,而我們將盡量不沖動?!?/p>

初創(chuàng)刊的《紐約時報》盡管印刷粗糙,卻編排講究,新聞翔實。它僅4個版面,刊登大量國外新聞和本地新聞,不刊登攻擊個人的文章,不提那種“非黑即白”的簡單問題,保持著客觀、中立、冷靜的筆調(diào)。這使人感到它在為嚴肅思考的人提供一份嚴肅而公正的報紙。至19世紀60年代,當美國的多數(shù)日報已出到8個版,售價2美分時,雷蒙德的《紐約時報》經(jīng)常出10個版,售價3美分,其銷量一直很好。

1871年,《紐約時報》以一次揭露性報道震動了紐約社會。當時,該市以特威德為首的一伙政客通過簽署公共事業(yè)合同巧取豪奪,貪污兩億美元之巨?!都~約時報》記者經(jīng)過深入調(diào)查掌握了此案文件。他們不顧威脅利誘,將文件如實公之于眾。此后,《紐約時報》更是威望大增。

“《紐約時報》代表了便士報時期的最高成就?!泵绹侣勈芳夷卦@樣評論。

雷蒙德去世以后,《紐約時報》開始走下坡路。它需要挽救,這個挽救者就是奧克斯。

當時38歲的奧克斯是猶太移民的后裔,一個來自田納西州的“鄉(xiāng)巴佬”。他既非富翁,亦無在大都會辦報的經(jīng)驗,但他卻是信心十足、感覺良好的報紙發(fā)行人。他本身就是一個嚴肅的、不茍言笑的人,總是打正領帶,稱最親近的朋友為“先生”,他是很適合辦嚴肅的《紐約時報》的。

《紐約時報》于1896年易主之前,已經(jīng)不得已地在部分版面上登起了連載小說。奧克斯壓縮小說,加強新聞。他擴大了經(jīng)濟消息,每周發(fā)表金融評論,甚至在一個欄目中一一開列外地采購員的名單。他還讓報紙非常翔實地報道政府新聞和法院案件,乃至記錄城里的一次次火災。奧克斯不帶黨派偏見,主張新聞客觀、確鑿和深刻。他提出的口號是:“凡是適合刊登的新聞都予以刊登?!边@句話至今仍印在《紐約時報》報眼上。

三年后,《紐約時報》的發(fā)行量躍至102 000份,并從此繼續(xù)上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