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圣潔的高原(2)

心跡話語 作者:中國作家協(xié)會


忽然,天空中飛揚起了雪花。仔細一看,原來是朝圣者在拋灑風馬。在阿尼瑪卿雪山背景下,紛紛揚揚的風馬,翻飛飄舞在空中,寂靜的高原空氣中,回蕩著來自遠古的隱隱誦經(jīng)聲。

雄峙于地球之巔的青藏高原,以吐納天地的博大胸懷,源遠流長的圣潔雪水,孕育了黃河、長江、瀾滄江,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文明血脈。

告別阿尼瑪卿雪山,向瑪多( 藏語,源頭 )進發(fā)。黃河發(fā)源地上的扎陵湖、鄂陵湖,安詳如一對卵巢,遙相而望、彼此牽系,靜謐地棲息在高原深處。行駛在瑪多草原,會讓人感受到母性胸懷的溫馨,豁然開朗的山谷中,星羅棋布地散落著無數(shù)大小湖泊,舉目望去,一個個湖泊,倒映著湛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使人有種天地倒懸的錯覺,原來這里就是浪漫多情的星宿海。放眼天際,線條柔美的高原山脈,似隨風在緩緩波動,婀娜的白云,靜靜息于天邊,像是高原肺腑呼出的氣息,緩慢變幻著形態(tài),低得仿佛伸手就可觸摸到。

遼遠的牧場上,散布著無憂無慮啃食著青草的牛羊,悠閑的牧人,騎在馬上彪悍的身影,剪影般從云中掠過。面對眼前的原始生命圖景,會讓你在這一刻,銘心真實地理解了生命自由的意義,由衷地感慨在這距離天空最近的高原上,竟依然保持著原生態(tài)的生命景象。

夜幕深沉中,我們終于到達了玉樹。沒想到,此刻的玉樹,道路上仍繁忙地往來著各種車輛,仔細觀察,多是拉著各種建筑材料的卡車??梢韵胍娪駱涞臑?zāi)后重建,正在爭分奪秒、緊張有序地進行著。

第二天,曙光染紅了山巔。飽經(jīng)滄桑的玉樹,在晨光中迎來了新的一天。地震兩周年后的玉樹,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未來的玉樹,正在世人期待的目光中,漸漸揭開面紗。我們的車子,在擁擠的車流中緩緩而行。前面不遠處,現(xiàn)出一片色彩鮮艷的藏式建筑,在凌亂的腳手架中,格外顯眼。一問,那是剛剛竣工的玉樹藏醫(yī)院。車子經(jīng)過時,見這座藏醫(yī)院的建筑規(guī)模、外觀設(shè)計,既富現(xiàn)代意識,又具民族風格。為方便群眾就醫(yī),醫(yī)院特意建在了交通便利的交通路口上。望著這座即將造福于玉樹藏族同胞的現(xiàn)代化醫(yī)院,每個人臉上,都呈現(xiàn)出欣慰之情。

在當?shù)匚穆?lián)同志引導下,我們來到一處尚未完工的施工現(xiàn)場,迎門一幅巨大的建筑設(shè)計圖告訴人們,正在施工的是玉樹博物館。博物館的建筑設(shè)計很富特色,充滿動感的螺旋線條,使整個建筑蘊藉著凝固的張力。建筑色彩采用當?shù)貛r石的顏色,與玉樹自然山川非常和諧。據(jù)介紹,這座博物館,是玉樹的重點文化工程,未來將成為人們了解玉樹藏族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古老的藏族文化,是凝聚藏族同胞心靈記憶的精神載體。地震中玉樹藏族同胞,面對災(zāi)難表現(xiàn)出的從容淡定,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藏族同胞堅韌的生命力、藏傳佛教的生死觀,無疑賦予了他們對生命深刻獨特的理解。歷史上,玉樹曾歷經(jīng)磨難,面對各種天災(zāi)人禍,他們始終平靜地以自然順生、恩及大地的生存理念,不離不棄、不改初衷地堅守在玉樹( 藏語,遺址 )。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