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白塔渡口的遐思(1)

心跡話語 作者:中國作家協(xié)會


熊召政

從玉樹藏族自治州的首府結(jié)古鎮(zhèn)出發(fā),沿著通天河谷迤邐前行,兩岸的山峰連綿不斷,沒有樹,但青草葳蕤。河谷的灘地上,生長著蕎麥,此時正開著乳白色的花朵。其中間雜著快要凋謝的金黃的油菜花。由于是雨季,本來清澈的通天河變得渾濁,但頭上的天空卻是如此的蔚藍。我之所以加上“如此”這兩個字,乃是因為如果用蔚藍形容這里的天空,那么在黃河兩岸的中原,在長江右岸的江南,那里的天空是沒有資格用“蔚藍”這兩個字的。

沿著通天河谷前行了兩個多小時,遠遠地,我看到河邊伸向波心的小山坡上,矗立著一座耀眼的白塔。它傲岸而孤寂,仿佛一位活佛,看到他就想到祈禱。車子在塔前停了下來,陪同的朋友告訴我,這就是白塔渡口。

當(dāng)?shù)厝私榻B,當(dāng)年文成公主就是從這里渡過通天河,前往西藏拉薩。后人為了紀(jì)念她,在這里修建了一座白塔。

在藏區(qū)采風(fēng),聽藏民們懷著崇敬之情談?wù)撟疃嗟娜齻€人:一個是格薩爾,一個是宗咯巴,另一個就是文成公主。格薩爾是藏族人心目中創(chuàng)世的英雄,宗咯巴是富于改革有著獻身精神的藏傳佛教領(lǐng)袖,而文成公主則是藏漢文化交流的偉大使者。

長安通往西藏的唐蕃古道,從玉樹穿過。文成公主便是沿著這條古道,用了差不多兩年的時間從長安走到拉薩。其間穿過多少湍急的河流與巍峨的雪山。一個冰清玉潔在皇宮長大的少女,經(jīng)歷這么多的艱險,把自己的愛情與生命長久地留在青藏高原上。這樣一個無可復(fù)制的傳奇,吸引了歷代的作家與藝術(shù)家,向她獻上真誠的頌歌。

天荒地老的玉樹,是唐蕃古道中最為艱難的一段。文成公主在玉樹境內(nèi)差不多跋涉了半年多時間。因此,玉樹境內(nèi)留下了多處紀(jì)念文成公主的建筑。最著名的,即是巴塘鄉(xiāng)貝納溝內(nèi)的文成公主廟與眼前這座白塔渡口了。

白塔渡口在稱多縣境內(nèi)。藏語“稱多”即萬人集會的地方。這個典故出自元朝初年。當(dāng)時,被元朝皇帝忽必烈奉為國師的活佛八思巴由北京返回西藏,途中經(jīng)過嘉壙草原邊上。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的藏民圍住他的帳篷,希望他講經(jīng)開示。八思巴于是在此開壇說法。這次法會盛況空前,有一萬多藏民參加。茲后,這片地方便被叫做“稱多”。

如今,稱多成了一個縣,它有1.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5.8萬人口。境內(nèi)有藏傳佛教四大圣山之一的尕朵覺沃神山與水肥草美的嘉塘草原。長江源頭的通天河橫貫縣境。在玉樹的六個縣中,稱多的藏文化最純粹。在這里,可以看到藏族舞蹈的活化石——白龍卓舞。人們贊揚稱多是一個在音樂中陶醉、在舞蹈中生活的天堂。

稱多建縣四十五年,是新中國最年輕的縣。但是,它卻有著最古老的歷史。文成公主與八思巴,一位唐朝的公主,一位元朝的國師;一位從拉薩走向北京的藏人,一位從長安走向拉薩的漢人,他們背道而馳,卻都肩負著文化交流的使命。兩人前后相隔差不多六百年的時間,都經(jīng)過稱多并在這里留下勝跡。如今,八思巴講經(jīng)臺與白塔渡口都成為稱多的旅游名勝。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