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耶路撒冷:“哀慟有時,跳舞有時?!保?)

為你,耶路撒冷 作者:【美】拉萊·科林斯 【法】多米尼克·拉皮埃爾


兩千年前的離散歸結為一句話:“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記你……”散居猶太人的會堂最重要的一堵墻均面向東方的耶路撒冷。每一個正統(tǒng)猶太人家的墻面,也都不經意地命名為耶路撒冷。猶太新郎在婚禮上要將一只玻璃杯打碎在自己腳下,表示對圣殿被毀的悲哀,祈禱他的婚姻能夠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激發(fā)喜悅和舞蹈。猶太人傳統(tǒng)安慰人的話“愿全能者帶給你和所有為錫安和耶路撒冷哀慟的人”,也令人聯(lián)想到這座圣城。甚至召喚猶太人重返他們古老家鄉(xiāng)的“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也是用耶路撒冷的一座山丘錫安來命名的。

多少代人,雖然無興趣也無決心——甚至看不到任何可能性——前去仰望一下猶底亞的群山,但是每逢逾越節(jié)結束,都還會相互祝愿,“明年在耶路撒冷過節(jié)”。

除了這些精神上的牽掛,還有戰(zhàn)略上的意圖。耶路撒冷每三個人中有兩個是猶太人。他們占巴勒斯坦全部猶太人的六分之一。占有耶路撒冷和一條通往大海的狹長走廊,猶太國家就能夠在巴勒斯坦的猶大地區(qū)的垓心獲得一處堅固的立腳點,否則該國將陷入險境,成為一塊仰靠地中海鼻息的沿海飛地。

在梵蒂岡的敦促下,拉美天主教國家向猶太人明確表示,他們贊同巴勒斯坦分治,但代價是耶路撒冷國際化。沒有這些國家的支持,以色列根本就沒有希望獲得分治所必需的票數(shù)。猶太人心情沉重地讓步了,他們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卻要付出失去耶路撒冷的代價。

雖然聯(lián)合國巴勒斯坦特別委員會提出的動議,令猶太民族——尤其是巴勒斯坦的60萬猶太人——失去耶路撒冷,但是仍然承諾,他們能夠實現(xiàn)兩千年的夢想以及當下的迫切需要。以一種人類歷史上無法比擬的持之以恒和堅忍不拔的精神,猶太人念念不忘他們自公元70年就已被驅離的圣經時代的王國,即使千年的離散已成永遠。在他們的祈禱里,在他們人生的重要時刻,在他們的儀式里,他們總是提醒自己,對于那塊應許之地何其依戀,他們與那片土地的分離何其短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