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耶路撒冷:“哀慟有時,跳舞有時?!?/p>
1947年11月29日—1947年12月20日
1
在法拉盛草地公園做出的決定
1947年11月29日,下午,紐約法拉盛草地公園。在一幢曾是溜冰場的巨大空穴般的建筑里,57位聯(lián)大成員中的56位集中在一起,將決定位于地中海東部一塊狹長地帶的未來。那里的面積僅為丹麥的一半,聚居的人口比圣路易斯還少,那里曾經(jīng)是古代地圖繪制員心目中的宇宙中心、少年世界的人類一切道路的終點:巴勒斯坦。
在聯(lián)合國的短暫歷史中,再也沒有什么討論可以比得上關于這塊土地所引發(fā)的爭論更能激發(fā)起人們的熱情,因為,所有成員皆以某種方式與它的精神遺產(chǎn)相聯(lián)系。擺在聯(lián)大面前的是一項動議:將這塊古老的地方分為兩個國家,一個阿拉伯國家,一個猶太人國家。該項動議代表著聯(lián)合國特別委員會的集體智慧,這個委員會受命尋找一條解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為控制巴勒斯坦長達30年斗爭的途徑。
這項動議,可謂地圖繪制員的夢魘,往好里說是一種妥協(xié),往壞里說令人憎惡。它將巴勒斯坦57%的土地劃歸猶太人,卻不顧三分之二的人口以及過半土地是阿拉伯人的事實。在猶太國家里,阿拉伯人擁有更多土地,而在移民之前,那個國家容納的猶太人幾乎不足千人。每個國家分為三部分,由一些跨國公路相連,整個分治計劃就是憑借這些公路發(fā)揮作用。兩國在軍事上均無險可守。
至關重要的是,自古以來就是巴勒斯坦政治、經(jīng)濟和宗教生活的重心的耶路撒冷,聯(lián)合國的計劃是拒絕兩個國家擁有對它的主權。由于對耶路撒冷的情感既深且廣,極易引發(fā)爭議,不能將其委托給任何一個國家管理,因此,聯(lián)合國巴勒斯坦特別委員會建議,將在該城及其周邊地區(qū)實行國際共管。
這項動議對于猶太人而言不啻為一個驚人的打擊。再造一個沒有耶路撒冷作為其首都的猶太國家,對于猶太民族而言無疑是一個詛咒:復活了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