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很有意思,我起手讀小人書即連環(huán)畫,倒比讀字書還要遲一些。當時有兩類小人書,一類是繪畫的,有的是成套的,如《水滸》、《岳傳》,有的只是一冊,像《東郭先生》;另一類是攝影的,像那些樣板戲和《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等。我的興趣多半還在文字上,畫則看得不甚仔細。父親是很愛看小人書的,午睡前常持一冊在手,睡著了書就落在枕邊,這個情景我還記得很清楚。
我曾經(jīng)有機會“讀”到一部“書”,這部“書”除我之外,只有二哥“讀”過,就是父親給我們講的故事。父親是講故事的高手,聽過的人現(xiàn)在有時還要提到。他最拿手的是《水滸》,尤其是林沖那一段,他曾說這是一個完整的中篇;還有普希金的《杜布羅夫斯基》和莫泊桑的《項鏈》;此外是五六十年代放映過的幾部電影,如蘇聯(lián)的《雁南飛》、《士兵之歌》和《第四十一》,以及卓別林的《凡爾杜先生》和《一個國王在紐約》。父親對卓別林晚年的作品似乎情有獨鐘。此外還有一部日本電影《約會》,他只看過好像登載在一種內(nèi)部發(fā)行的雜志《摘譯》上的劇本,可是賦予想象,講得繪聲繪色,仿佛他親眼看過影片一樣。父親專門給二哥和我講的叫“王二小的故事”,大概原本是河北懷來的民間傳說,主人公是個土匪,打家掠舍,劫富濟貧,父親五十年代末下放到那里時聽來的。但是我也懷疑其中多半還是他的創(chuàng)作,每天晚上現(xiàn)編現(xiàn)講的。二哥和我躺在父親兩旁,聽他接續(xù)講下去。有時候我們都睡著了,他還沒有講完。發(fā)覺后并不曾生氣,第二天說如果我們困了,告訴他一聲就是了??晌覀兡菚r都小,常常還是沒等告訴他已經(jīng)睡著了。他就講幾句,問一聲,叫我們答應一下??傊适乱恢敝v下去,也不知道總共有多長,最終還是沒有講完。幾年后父親將其中一個片斷寫成電影劇本,取名“回家”,當然也沒有拍攝的機會,只拿給大家看看而已。受到墨西哥的電影《網(wǎng)》的影響,《回家》的對話也很少,一共只有五六十句,這是父親的得意之筆?,F(xiàn)在他和這劇本都不在了,二哥也離家出走多年,而“王二小的故事”除了一個題目,人物與情節(jié)我已不復記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