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插花地冊子》 第一章 小時讀書(2)

插花地冊子(增訂版) 作者:止庵


說來很奇怪,父親希望我取得好成績,我也能夠做到,每次考試完了,他問我考得怎樣,我總說“還是那個分數(shù)”,也就是一百分;可是他卻不大督促我好好學習。非但如此,甚至時而還會鼓動我逃學,為的是一家人好打麻將。當時沒有任何娛樂活動,父親看見商店里賣一種算術棋,每副兩種顏色,各有一到九個數(shù)字,再就是加減乘除和等號,他買了兩副,將一種數(shù)字涂成別的顏色,當做條餅萬,加減乘除當做東西南北,等號當做中發(fā)白,就湊成了一副麻將,我們常常以此消遣。因為怕被鄰居發(fā)現(xiàn),窗戶都用床單擋上,桌上鋪著毛毯,可以不出聲響。牌很小,字就更小,屋里只點一盞八瓦管燈,昏暗得很,父親想出一個辦法,在每人的牌前放一條白紙,借助反光就能勉強看清牌上的數(shù)字符號了。只是多年不打,有關規(guī)則父母已經(jīng)記不齊全。正好軍事博物館舉辦一個反走私成果展覽,其中有副麻將牌,盒蓋上印著一套規(guī)則,如對對和幾番,十三幺幾番,諸如此類,二哥和我就在周圍轉來轉去,暗暗將其記在心中,回到家里寫在紙上。打牌需要四個人,父母之外,姐姐、二哥那時在內蒙插隊,一年里總有幾個月回家“泡”著,大哥在黑龍江兵團,每年也會回來,如果他們不在,就需要我逃學湊數(shù),這也好辦,只須父親寫一張病假條,次日我?guī)У綄W校就行了。而這正中我的下懷,說來除了中學最后一年外,學校給我留下的幾乎都是不愉快的記憶,哪怕一天不去上課也好。

回到前面的話題,父親代我寫作文,一直到我參加高考。那時他在重慶,擬了幾個題目寫成文章,寄來讓我記熟。我報考的是理科,語文一門只考一篇作文,題為“我在這戰(zhàn)斗的一年里”,正好父親所寫的文章中有一篇內容與此有些接近,我便自己寫了個頭兒,三拐兩拐引到父親的意思上,接下去便大半默寫他那一篇,結果半小時就交了卷子。我當時所在中學,“文革”前只設初中,從來沒有人考上過大學,班主任姓陳,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每門考試都在考場外面守候。這回見我早早兒就出來了,還以為交了白卷呢,大為沮喪,我說沒事,做完了。這位老師待我最好,至今不能忘懷。父親最后替我代筆,是在我大學二年級時,有新生入校,校報讓我寫篇東西表示歡迎,我根本寫不出這種應景文章,只好又回家求助于父親,他照例一揮而就,其中引用李白的詩句“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讓醫(yī)學院的學生看了就覺得很新鮮。

我所受的中文教育,實在是乏善可陳,相比之下較為重要的恐怕還在業(yè)余閱讀方面。我所讀的第一部書是《十萬個為什么》。這書共有兩套,先出的計八冊,每冊封面顏色不同;后來的修訂本好像有十幾冊,略薄,都是黑色封面。我開始讀時大概六歲,以后好幾年間一直在讀,但是現(xiàn)在回想起來,其中只有數(shù)學與天文兩部分還略有記憶。數(shù)學是因為其中有些故事非常有趣;天文則是我當時最喜歡的一個門類。動物園西邊有個天文館,母親曾帶我去過幾次,實在是兒時最難忘的一番經(jīng)歷。仰望著巨大的圓頂,四周忽然變得漆黑一片,人立刻興奮起來,接著星星就陸續(xù)出現(xiàn)了,什么北斗星,北極星,牛郎,織女,大熊星座,小熊星座,等等。多少年來我一直向往當時情景。后來倒有兩次看見了當年天文館里模擬過的那個星空,一次是一九九六年,在法國大西洋邊,獨自在石堤上坐了很久;另一次是一九九七年,在印尼的巴厘島,和一位同事接連幾晚去沙灘,仰臥在躺椅上,四下里都是潮聲。這時我真有一種回到童年的感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