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暑天在廈門(1)

16城記 作者:朱自清 達夫 魯彥


蒲納

此輩摩女當以負笈上海、香港,暑假回廈者,風頭最健。她們的服飾是五迷十色,肉感炫人,使土產摩女又羨又妒,每出入于戲院公園,必掠人注意,甚至頗有仁史們作義務跟班。

雖說廈門是處在亞熱帶的南中國,但氣候倒也是挺溫和的,熱得“要命”自然也有,卻不大多,像今年上海一百零九度的大熱是還不至于有。當看到報上載著上海有人“熱死”“熱昏”的時候,住在廈門的人是堂堂地額手相慶了!

廈門是個四面繞海的小島,周圍三十里,因為濱水之故,所以氣壓較低,海風是不缺乏的,雨也就常常有了。這幾天傍晚時分,只要西北角上烏云密布,不一下就會沛然下雨,幾分鐘后卻又放晴了。這樣的氣候可說是理想之極!

這樣的暑天,在廈門是無須“避暑”的;自然,廈門的要人并不多,離牯嶺、廬山還遠,出洋到呼魯奴奴消暑的除了院長之流外還有誰?何況對面有個世外桃源的鼓浪嶼。暑天在廈門,尚足一記。

襯衫短褲滿街搖

只要春末時候,馬路上就充滿了先知先覺的廈門少年,一件西裝襯衫,或者加縛一條領帶,不穿外套,就可以成群結隊上街搖擺。人們一見,知道夏是快到了!

暑天的廈門,當個“荷花大少”是最容易不過的,一條白嗶嘰西裝褲和翻領紡綢襯衫已是漂亮極頂,穿上一件四五十塊錢的法蘭絨外套,說不定還笑你“阿木林”。所以暑天在廈門,服裝費是不用擔心的。

更徹底些,有的只套上一件運動衫,用吊帶吊著白斜紋的短褲;雖不一定自己會運動,但此已足以表示運動員的身份。

倘使新生活促進會,或“勸導隊”來的話,此輩仁兄,必叫苦連天無疑。

摩女之什

摩登女郎在廈門是十足可以出風頭的,蓋廈門摩女不多,“物”以少為貴之故。

此輩摩女當以負笈上海、香港,暑假回廈者,風頭最健。她們的服飾是五迷十色,肉感炫人,使土產摩女又羨又妒,每出入于戲院公園,必掠人注意,甚至頗有仁史們作義務跟班。

本地摩女,服飾雖不及“來路”摩女,但卻也別有一番風致,唯一的特征就是她們很少涂脂抹粉,一件蟬翼紗旗袍襯著里面的跳舞背心,赤腿,短襪,高跟鞋,自有樸素之美。

女學生的風韻則顯著一種南方人特有的健康美,她們白短衫,裙過膝蓋,赤腿,著籃球鞋或短襪、皮鞋;皮膚是不像江南女人那么白嫩的,卻富有彈性,和上海的“小姐學生”可以說天淵之別。

普通沒有受過教育的,則赤足拖木屐,短衫褲上街者也有,在廈門是并不奇怪的;但以穿著旗袍,或衣裙為多,有的也非常摩登化。

山巖和公園

廈門的山巖很多,如南普陀、白鹿洞、萬石巖、云頂巖、仙洞、月光巖,都是名勝之地,也可以說是消暑佳境;除了云頂巖離廈門市區(qū)太遠外,其余的每天去消暑的人很多。他們有的是南洋歸來的老番客,為享享閑福,整個暑天,全住在山巖里,與和尚們一起生活,晨鐘暮鼓,不啻世外桃源。也有黎明上山,自己帶了干糧去的,一直到薄暮黃昏才下山來。

但近年來景氣不好,這樣雅興的人到底很少了。

至于公園,全廈門只有一個——中山公園。全園面積極大,有山有湖,可惜園內的建筑太過庸俗,但據說在國內也就很少見的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