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是出奇制勝,先勢奪人。私塾里沒有混合體操,沒有唱歌,張先生有,學堂里沒有四書五經(jīng)大開講,也沒有護城河里洗天澡,張先生有,張先生是貫通中外,華洋合璧。因此,學生報名眾多,張先生生意興隆。
張先生有藝術天才,有創(chuàng)造性,“混合體操”是他發(fā)明的?!盎旌稀闭叻悄信旌希翘珮O拳、軍操和柔體體操之混合是也。所以混合操別具風格,一會兒金雞獨立,鳳凰單展翅,一會兒沖鋒喊殺,一會兒又是四肢運動,好像北京人過年的雜拌兒,又好像是一盆什錦,什么都有。混合體操叫座,有號召,張先生很得意。
唱歌可以說是張家學塾的私有產(chǎn),據(jù)說張先生從前唱過梆子,是花臉,摔打花。自然教學生唱梆子是不大雅觀,張先生知道。張宗昌橫行的時代,張先生干過隊伍,學得不少軍歌,可是教學生唱軍歌,似乎離孔夫子又太遠了些。最后,張先生決定用軍歌的調(diào)兒,花臉的腔兒,自己新編的歌詞兒,那就是“孔子以前沒有孔子”,第二句是“孔子以前沒有孔子”,第三句是“孔子,孔子,孔夫子”。雖然是三句廢話,可是有軍歌調(diào)兒的雄壯和花臉粗暴的腔兒,虎借山勢,山借虎威,張先生索性定它為“塾歌”,于是校場小六條,每天聽得見“孔子以前沒有孔子……”的張家歌曲。
一片空地,周圍圍上四尺高的短土墻,開一入口,設有一個大池子;沿墻三步一小坑,坑旁左右各置磚頭一塊,這是北京所獨有的“大糞場”,文明詞兒是公共廁所。這種糞場,空氣甚為流通,露天自然也是個原因,也就為這個,在近卅步的周圍都可以聞得見這里的糞香。常來的客人有洋車夫、小伙計、泥瓦匠、我,還有“肏他個娘,孔夫子是俺老鄉(xiāng)”的張先生。
張先生上糞坑有特征,尤其是在夏天,上身穿一件不得不穿的洋布(據(jù)考為面口袋剪制者)中式大坎肩,露著臂膀,下身是白洋布單褲,結(jié)著一根大紅洋布的褲腰帶,里邊沒褲衩,雙足踏上磚頭,左手搖著一把小蒲扇兒,右手一拉褲子脫下,蹲下身來,不解大紅褲腰帶,廁門依然在望。張先生的肉是以大紅褲腰帶為界,上邊黑,下邊白,遠看見這一堆大白屁股,紅漲的臉,上邊咬牙切齒,下邊排山倒海,回回一樣,每次如此。偶爾碰見了學生同場,張先生就低下頭來,表示尊嚴。
大糞場幾乎成了張先生的會客室,每天十二點半、七點半,張先生風雨無阻在此恭候。油鹽店掌柜的,棺材鋪管賬的,左鄰右舍有點什么事都來這兒跟張先生聊。張先生可以決定誰是誰非,能決家庭的口舌,判斷善惡;巡警辦不到的,張先生辦得到;巡警權力達不到的,張先生達到。因此張先生交友眾多,深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