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投降匈奴的真實目的誰能拿捏得準,司馬遷只是基于平日里對李陵品格的了解做出此種推論,而他說這話的目的一大半是要給皇上分憂解難。他自己在《報任安書》一文中說:陵敗書聞,主上為之食不甘味,聽朝不怡,大臣憂懼,不知所出。仆竊不自料其卑賤,見主上慘愴怛悼,誠欲效其款款之愚,以為李陵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雖古之名將不能過也。身雖陷敗,彼觀其意,且欲得其當(dāng)而報漢。事已無可奈何,其所摧敗,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結(jié)果“名主不曉”,以為他在那里含沙射影地貶低李廣利,為李陵開脫。其實司馬遷并不是故意為李陵開脫,他只是說出了自己對李陵的印象,覺得他應(yīng)該是假投降,是在虎穴中暫時棲身,有朝一日還是會回歸漢朝的。這樣的先例不是沒有,那個趙破奴不就這樣做過嗎?他的這番話完全是讓漢武帝放寬心,不要整日“怒甚”了??捎捎谒抉R遷的政治智慧比較低,政治目光比較模糊,不能把李陵的敗、李廣利的無功、漢武帝的“怒甚”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一個明晰的鏈條,揣摩出漢武帝此時最愛聽的話是什么,所以他說錯話了,所以他下地獄了。
你知道世界上最偉大的發(fā)明是什么嗎?是絆馬索。一匹駿馬正在露濃花香的草地上春風(fēng)得意地撒歡,突然咕咚一聲,就被絆馬索絆倒了。這絆馬索藏在茵茵綠草中,表面上安寧平靜,沒有一絲兇險,實際上可是個地獄黑窟窿。沒有絕好的眼神,就無法辨認出來它的真面目。所以在農(nóng)耕社會的歷次戰(zhàn)爭中,絆馬索立下的功勞高??!由于它的高,后來就由具象的絆馬索抽象為一種“道”,被屢試不爽地運用在政治中,也不知絆倒了多少人。司馬遷就被皇帝手中這條絆馬索無情地絆倒了。
司馬遷被下了大獄。但地獄并非無門,他本來是能夠從地獄里爬出來的——只要他有錢,因為漢律是可以拿錢抵罪的。司馬遷沒有錢。他的父親司馬談是太史令,沒有為他掙下萬貫家私,他自己又是太史令。在皇帝的眼中,太史令地位輕賤,“文史星歷,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yōu)所畜,流俗之所輕也”(《報任安書》)。太史令堪比戲子,不是高官,沒有多金,于是地獄之門哐啷一聲關(guān)上了。錢這東西多么好,錢是神?。。ú皇清X能通神,錢本身就是神。)錢也是人的命運,司馬遷之被去勢,做不成男人,王昭君之遠嫁匈奴,做不成貴妃,都是吃了沒有錢的虧。沒有錢的司馬遷只得接受宮刑,他從一個男人變成了不男不女的人。
這真是奇恥大辱。在《報任安書》一文中,司馬遷將他那個時代的人所能受到的十種侮辱一一列舉出來,受腐刑是其中最重的一種?!霸嵞笥趯m刑”,堂堂的七尺男兒沒了男根,那是侮辱中的侮辱,是侮辱的極致。士可殺不可辱,沒被砍頭,卻被侮辱得人不人,鬼不鬼,朝廷不齒,市井訕笑,司馬遷此時棰心泣血,肝膽俱裂。
司馬遷的被去勢,也是一個隱喻:文人最好不要亂說亂動,否則專制皇權(quán)就會給你去勢——包括生理上的去勢和精神上的去勢。
此時司馬遷面臨著一個最嚴峻的抉擇,是忍辱負重地活下去,還是悲涼地結(jié)束自己殘缺不全的生命,結(jié)束自己的恥辱。對于司馬遷,活著比死要艱難百倍。
四
司馬遷不能去死。他的生命不屬于他自己,而是屬于史學(xué),屬于文化,屬于父親的眼淚。當(dāng)一個人肩負重大使命的時候,他連結(jié)束自己生命的權(quán)利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