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政治家都會猜度主子的真正心意,這是成功的不二法門。在我們的文化系統(tǒng)中,許多話不直說,許多事不直辦,許多意不直指,得繞很多眼花繚亂的彎子,才能抵達(dá)事物的核心。這種繞彎子的亂麻般的路線,最考驗人的智慧。李陵的祖父李廣以數(shù)奇不偶上出名,他的孫子也不比他強到哪去。他們都屬于赳赳武夫,只知道揮舞流星劍,拉緊烏號弓,保家衛(wèi)國,在別的事情上比較缺心眼。李陵不滿漢武帝的安排,他不知道在這場戰(zhàn)役中他只是個陪襯,他是做綠葉的,是專門來襯托李廣利這朵紅花的。李陵偏不要做綠葉,他也要做紅花。他對漢武帝說:“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庇谑潜阌辛怂麕ьI(lǐng)五千步卒出居延,深入敵軍腹地,殺敵數(shù)倍,最后多數(shù)士卒戰(zhàn)死,糧絕矢盡,貳師將軍坐而不救,他于悲憤絕望中投降匈奴一事。
三
戰(zhàn)敗之時,李陵有三個選擇:第一是自殺,皇帝和忠義都要求他這樣做;第二是他殺,被匈奴人砍掉項上人頭,將一腔碧血灑在鞮汗山下的衰草中,成就一個將門后代為國捐軀的悲涼故事,也讓司馬遷作為一個完整的男人站在歷史中;第三是投降。李陵選擇了第三。
大漢朝廷因李陵的這個選擇憤怒而屈辱,漢武帝整日怒氣沖沖,群臣舌如刀劍,辭賽鋼針,人人指斥李陵怯懦無恥,貪生怕死,無德無節(jié)。在一片怒濤般的譴責(zé)聲中,漢武帝問身邊的太史令司馬遷,你對這個問題怎么看?天?。∵@是一個多么兇險的時刻,云塞,風(fēng)滯,氣悶,人啞。大概連歷史都堵上了耳朵,不想聽他講些什么;他的肉體都想逃離他,不敢聽他說些什么。此時的司馬遷也有三個選擇:第一是隨聲附和,別人聲討李陵,你也聲討李陵,別人說他是狗,你就說他是癩皮狗,別人說他是豬,你就說他是瘟頭豬;第二是委婉推托,含糊其辭,這個嘛,這個嘛,今天天氣哈哈哈;第三是直抒胸臆,怎么想怎么說。萬分不幸的是,司馬遷也選擇了第三。
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fēng)。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糵其短,誠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輮戎馬之地,抑?jǐn)?shù)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zhuǎn)斗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拳,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dāng)以報漢也?!?/p>
——《漢書?李陵傳》
司馬遷在漢武帝面前滔滔不絕,說了一大堆為李陵評功擺好、為李陵投敵叛國開脫的傻話,與整個朝廷輿論氛圍不合拍的廢話,與皇帝心思相忤的蠢話。他這個太史令也不知道是怎么當(dāng)?shù)?,虧他常常陪伴在皇帝左右,一點揣摩的本事都沒學(xué)到,一點眉眼高低都看不出來。聽到李陵兵敗的消息,皇帝就“怒甚”,皇帝為什么“怒甚”?他一怒李陵不協(xié)助貳師將軍李廣利立功,二怒李陵自逞其能終于兵敗,三怒兵敗之后李陵不能全節(jié)自殺,四怒怕有人把錯派到李廣利身上,說他見死不救,讓自己的大舅子擔(dān)責(zé)任。(李廣利后來也因戰(zhàn)敗投降匈奴,為單于所殺。李延年坐弟禍被誅,整個李氏家族皆被漢武帝誅殺。歷史就是這樣的白云蒼狗、鮮血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