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20世紀作見證

二十位人性見證者:當代攝影大師 作者:阮義忠


等為身份證而來的人潮消退之后,桑德的照相館生意才恢復到正常的節(jié)拍。他開始感受到德國戰(zhàn)后新興藝術潮流的沖擊,也結(jié)識了同年代優(yōu)秀的文學藝術家,成為現(xiàn)代藝術萌芽期的熱情支持者。他與畫家斯威特結(jié)為終生好友。

斯威特努力勸服桑德放棄有油畫味道的凹凸布紋放大紙和放大之后的上脂處理,以擺脫模仿繪畫的趣味。桑德接受好友的建議,開始試驗新的放大方法,用最簡單的平光相機,把底片原有的細節(jié)一一再現(xiàn),沒有原先模糊化的浪漫效果。這樣一來,他的作品中的臉孔更確切地反映出人物的真實性格。

從此桑德信心大增,著手另一項更龐大的計劃,以“20 世紀的人”為主題,進行系列性的攝影創(chuàng)作。

不幸的是,20 世紀30 年代桑德的兒子艾力克因為活躍于社會主義及反納粹政府的活動而被捕入獄,并于1944 年死于集中營。納粹黨人開始搜索市面上《時代的臉孔》一書及作者家中的底片,并將之燒毀。

這場風暴逼使桑德躲在威斯特沃,他的一些底片也因存放在鄉(xiāng)下而保留下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他試著將底片理出脈絡來,然而大半不是損壞就是徹底毀掉了。因此,《20 世紀的人》這本巨著始終未能出版,只在他的專集中以小單元的形式出現(xiàn)。

盡管這樣,桑德仍舊是20 世紀的見證者。評論家赫茲這么寫著:

桑德成為魏瑪共和國的編年史,橫跨威廉大帝的沒落和希特勒的升起。那段日子的德國在矛盾的激情中沸騰,是一塊夢想和夢魘、希望和墮落交替出現(xiàn)的土地。令人興奮的早期政治自由氣氛,慢慢地轉(zhuǎn)變成極權帶來的噩運。桑德平靜地觀看,他的相機不帶熱情地追尋德國人的心路歷程……當我們在那失去的歲月搜尋那些臉孔時,我們驚愕地看到自己的反射。

冷靜和誠實正是桑德洞察力的主要因素,他從不去捏造對象,他所努力的就是:要使自己的同胞能在臉孔上煥發(fā)出民族的血緣,而不去故意使別人看起來有特別的意識形態(tài)。

他曾對孫子吉爾德—一位攝影家及藝術館長這么表示:

我從不讓一個人看起來不好,他們自己表現(xiàn)出自己。照片就是你的鏡子,就是你。

我們可以說,桑德把對別人的尊敬,視為自己的最重要原則—誠實。唯有如此,這些人物才會呈現(xiàn)出人類相同的品質(zhì),才會是整個時代的臉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