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失去父親的孩子(2)

秘密:諾獎得主的布衣與光環(huán) 作者:【美】大衛(wèi)·普萊特


保羅·格林加德[25]曾發(fā)表過類似的觀點:

[25] 保羅·格林加德(Paul Greengard):2000年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得主。

科學界以及其他領域中很多最聰明的人都不顧一切傾其一生去追逐一個目標,他們這樣做的原因通常跟童年經(jīng)歷有關。這些經(jīng)歷引發(fā)了他們腦中對自身內在價值的嚴重懷疑……那些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人中有相當多的人童年過得很凄慘,這個比例如此之高,我一直倍感震驚。

弗里茨·哈伯可謂是工作狂,他認為“工作是那些遭受物質和精神痛苦的人的避難所”。

另外,理查德·費曼[26]這樣描述他的推銷員父親:

[26] 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1965年物理學獎得主。

我們家里有《大英百科全書》,當我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父親)通常讓我坐在他腿上,給我讀里面的段落。比如說,我們會翻閱有關恐龍的知識,也可能是討論雷龍或者雷克斯霸王龍之類的。我們的對話通常是這樣的,你看“這個家伙有25英尺高,頭有6英尺寬”,然后他會停下來說“讓我們來看一下這是什么意思。這意味著,如果它站在我們的前院里,它能高到把頭伸進窗戶……”

我們經(jīng)常去卡茲奇山……父親回到家后會帶我去樹林里散步,告訴我發(fā)生在樹林里的各種有趣的事情。他指著小鳥說“你知道這是什么鳥嗎?這是一只棕喉鶇,用葡萄牙語講它是……;用意大利語講它是……;在漢語里它是……;在日語里它是……”等等之類。他說“現(xiàn)在你知道了所有你想知道的語言里這只鳥的名字,但就算你都知道了,你對這只鳥還是一無所知。你只是知道不同地方的人如何稱呼這只鳥?,F(xiàn)在,我們去看看它是什么樣子的”。

色薩·米爾斯坦[27]跟父親也有同樣親密的關系。他的父親是個目不識丁的農民,14歲時從烏克蘭移民到美國。米爾斯坦在1980年獲得沃爾夫獎時,帶父親一起到了耶路撒冷。在以色列國會發(fā)表致謝演講時,米爾斯坦感謝了父母對自己的支持:

[27] 色薩·米爾斯坦(Cesar Milstein):1984年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得主。

這時候,他(我的父親)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走到演講臺上,親了我一下。這讓我很尷尬,但是觀眾們很喜歡!

所以諾獎獲獎者是這樣一群人,有的人挺過了喪父之痛,活了下來;有的人跟父親感情疏遠,備受折磨;有的人跟父親關系融洽,從中獲益良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