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漢成帝即位后,太后王政君的弟弟王鳳以外戚身份輔政,攫取了大將軍、大司馬領尚書事的權位。此后的歲月里,王氏家族占據(jù)朝廷要職,有“十侯五大司馬”之稱,形成了以王氏新貴族為核心的統(tǒng)治集團。王莽是王政君的侄兒,王莽的父親早亡,所以在王氏家族算是貧寒子弟,他完全不同于其他王家子弟的紈绔派頭,整日只埋頭求學,儼然一個清貧的士子文生。他的伯父王鳳病危時,他衣不解帶,日夜侍奉于榻前,使王鳳深受感動,便在彌留之際向太后推薦王莽。于是,成帝便拜王莽為黃門官,遷官射聲校尉。王莽謙恭有禮的道德君子形象在朝中廣受歡迎,大司馬王商極稱王莽進退有禮,情愿分自己的食邑給王莽。朝廷大臣也上奏贊譽,漢成帝封王莽為新都侯,授官光祿大夫侍中。而王莽越發(fā)謙謹,將自己的俸祿全部分給門下賓客,使他的威望越來越高。等到漢哀帝駕崩,太皇太后王政君拜王莽為大司馬、領尚書事。王莽大權在握,恣意專橫,指使益州以“越裳氏”名義獻黑、白雉為祥瑞,自封“安漢公”。
年紀漸長的漢平帝不滿王莽專政,王莽遂進毒酒,害死平帝,又立兩歲的劉嬰為皇太子,號孺子。王莽唆使謝囂奏稱:武功縣浚井得白石,上有丹書,“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王莽攝政三年后便廢掉孺子嬰,封其為定安公,自己登基為帝,國號新。
王莽稱帝后,從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起,開始了名目繁多的改制。以新朝封號代替漢朝封號,或易為別名,或改高句驪為下句驪,加侮辱性的封號。又換地名,更官職,還規(guī)定煮鹽、冶鐵、釀酒、鑄錢和市場上商品的價格全部由官府來掌控,老百姓到山川河澤地區(qū)打柴、捕魚和采集野果、野菜等活動,也要向官府交納十分之一的租稅。同時實行連坐法,一人私鑄錢,鄰里不知情也要一同治罪。一時之間,觸犯法令而被送往長安的百姓達數(shù)十萬之多。他還進行了四次貨幣改革,每次改革,都是以新鑄的劣質貨幣兌換質量較高的貨幣。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基礎,他采取了大封公侯的方法,封公侯兩千多人,但是由于財政困難,每人每月只能得到極少的俸祿。
公元17年,王莽下令沒收官吏家財五分之四充公,允許下屬告發(fā)長官,允許奴婢告發(fā)主人,他企圖以打擊豪強的辦法來收攏民心。但是,由于國家財政緊張,他新任命的官吏,都拿不到俸祿,只好任憑他們上任之后,搜刮民財。
為了轉移國內的社會危機,王莽對外發(fā)動戰(zhàn)爭,企圖以此轉移國人的視線。他派遣了30萬大軍進攻匈奴,東方朝鮮和南方少數(shù)民族因為王莽錯誤的民族政策都相繼與新朝為敵。王莽派兵在西南血腥鎮(zhèn)壓了起義的句町各部。這樣的舉動使邊境緊張的戰(zhàn)爭氣氛替代了原本融洽的民族關系。
王莽這樣莫名地大規(guī)模改革,加重了剝削,激起了農民的怨恨,同時也侵犯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各地百姓心里的積怨越來越深,全國像堆滿了干柴,只待火種,便會燃起漫天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