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泰戈爾六十四歲誕辰。眾人為泰戈爾在北京協(xié)和大禮堂舉辦了一場極特別的祝壽會。當日,胡適當主持,梁啟超發(fā)表祝壽演說,最后泰戈爾親致謝詞。另有名畫古瓷數(shù)件贈予泰戈爾,并贈泰戈爾一個中國名和刻有名字的印章一枚,曰“竺震旦”。
大家知道泰戈爾喜歡看自己寫的戲劇。所以,當晚,便由林徽因等人主演了泰戈爾根據(jù)《摩呵婆羅多》書中的一段故事改寫成的詩劇《齊德拉》。林徽因飾演女主角齊德拉公主,另有徐志摩、林長民等人均參與了演出。
此事,當時的北平《晨報副刊》曾如下報道:
“林宗孟(按,即林長民)君頭發(fā)半白還有登臺演劇的興趣和勇氣,真算難得。父女合演,空前美談。第五幕愛神與春神諧談,林徐的滑稽神態(tài),有獨到之處。林女士徽音,態(tài)度音吐,并極佳妙?!?/p>
后來,又在開明戲院演出了《洛神》。泰戈爾訪華一事,雖受到了如梁啟超、林長民、徐志摩、胡適等人的熱忱招待,但因彼時社會環(huán)境極復(fù)雜,所以也不免受到奚落和反對。事事皆是如此,不存在例外。
在這段時間里,林徽因和徐志摩的頻繁接觸,致使徐志摩幾度難捺心中情動,甚至將內(nèi)心的那些情愛之脈絡(luò)悉數(shù)告之泰戈爾。他是依然心有不甘,想從梁思成的手里將她奪走的。泰戈爾亦曾因此替徐志摩與林徽因談及此事,但皆被林徽因婉拒。
她是再清明不過再磊落不過的女子了。知進,知退。知何事該,知何事不該。她心里清楚,這一世大約是不能再移心于他人了。她如何能效仿父親如何能效仿徐志摩,得新歡,棄舊愛。更何況,她將那喜歡與愛的區(qū)別理得極清晰極分明。
5月20日,泰戈爾離京赴太原。
徐志摩是翻譯,自然隨行。臨行前,徐志摩從林徽因處得到消息,不久,她便會隨梁思成一起赴美留學。那日,徐志摩與泰戈爾秘書恩厚之同坐于車廂座位的一處,見窗外人群熙攘,獨有她,清凌凌立在一旁,不擁不擠,亦不作聲,只是微微向他笑,向他們笑。剎那,他便覺心痛如損毀,碎在哀傷的時辰里。
那時,他在車廂里寫了下面的話,想要給,卻終究沒有給得出。被恩厚之好意攔下,最后作罷。他不怪她,她真的是愛不了他。他寫:
“我真不知道我要說的是什么話。我已經(jīng)好幾次提起筆來想寫,但是每次總是寫不成篇。這兩日我的頭腦總是昏沉沉的,開著眼卻只見大前晚模糊的凄清的月色,照著我們不愿意的車輛,遲遲的向荒野里退縮。離別!怎么的能叫人相信?我想著了就要發(fā)瘋。這么多的絲,誰能割得斷?我的眼前又黑了!”
他亦實在太愛她,愛到想及她,便覺目盲、心抽搐、日光暗淡。他亦明白,她這一走,他便就徹底失去了,再渺茫的機會也不會有了。誰不曾愛過那樣一個人,愛到以為這一世再不會有另外的人可以讓自己愛得能夠超越了。
我們都是給過心的。
你給了她。
她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