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事里不分對錯,但總有一個先來后到。
在與張幼儀離婚之后,徐志摩亦追慕林徽因而回國。至此處,便要提及在林徽因的情路當中起到至關(guān)重要作用的一個人,梁啟超。
梁啟超身份特殊,他是徐志摩的恩師。徐志摩1915年結(jié)婚之后便離開浙江前往北京求學,先后到天津北洋大學、北京大學等處學習。1918年夏日,經(jīng)友人張君引薦,拜梁啟超為師。徐志摩深得恩師梁啟超所喜,是年八月,梁啟超便為徐志摩安排赴美留學。
得知徐志摩為林徽因離婚并為林徽因輾轉(zhuǎn)回國相關(guān)事宜之后,梁啟超曾以訓教弟子為由致信徐志摩。大意即是望徐志摩行事多思慮,不可以一己之私樂容旁人痛苦,亦不可沉迷男女情愛之幻境徒增煩惱和苦痛,要懂得看開、放下。語詞懇切,令人感動。
但徐志摩卻并未有如梁啟超預(yù)料之良好回應(yīng)。徐志摩回信說:
“我知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兇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人誰不求庸德?人誰不安現(xiàn)成?人誰不畏艱險?然且有突圍而出者,夫豈得已而然哉?”
告之恩師自己并非只顧自己私樂致使他人痛苦,是要真真與內(nèi)心一致地生活。又有極灑然的兩句話說:
“我將于茫茫人海之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如此而已?!?/p>
好一句“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人是良人,但與林徽因相見相識卻非在良時。他之所以不聽恩師言勸,也是另有隱情。這隱情便是,彼時,林徽因已與梁啟超的長子,清俊爽直亦深穩(wěn)信實的梁思成,相愛。
且這一段姻事,與梁啟超亦有莫大關(guān)聯(lián)。也因此,徐志摩心知,恩師此番訓勸亦是有徇私的嫌疑。正是梁啟超早早看中這小女子,暗中促成她與梁思成相識,方才有了這二人后來的佳美故事。但梁啟超所為,亦僅止于此。一如他自己在二人成婚之后與女兒梁思順的信中所言:
“我對于你們的婚姻,得意的了不得,我覺得我的方法好極了,由我留心觀察看定一個人,給你們介紹,最后的決定在你們自己,我想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找蛴质俏业牡诙氐某晒??!?/p>
一切緣來緣去皆是有因。彼時,在倫敦,與徐志摩一起談詩書、論學法,漫游英倫,不是不浪漫的,也不是相遇得早了,大約只是,他靠近她的情勢兇猛了,驚了她,甚至嚇了她。而他因她棄張幼儀而去之行徑,又真真是深刻地傷了她。
這決然不是林徽因想要的。
自幼便在目睹雙親極深愛又極絕望的感情關(guān)系里度過的林徽因,是斷然無法接受,因為她的緣故,斷送了張幼儀對徐志摩所有的情之寄望和愛之企圖。她是極分明又極智慧的女子,內(nèi)心所持的道德準繩是絕不可能認同徐志摩因旁人棄原配的做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