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 懷 呂 老* 貴州大學 王 鎂 呂叔湘先生于 1 9 9 8 年 4 月 1 9 日辭世,離開我們已經(jīng)將近六年了。 呂老一生都在語言學這塊園地里辛勤耕耘,著作等身,有專著譯著二十余種,論文六百 多篇?!秴问逑嫖募妨硪延缮虅?wù)印書館出版《,呂叔湘全集》十九卷已由遼寧教育出版社 出版。內(nèi)容涉及語言學理論、漢語研究、文字改革、語文教學、寫作和文風、詞典編纂、古籍整 理等廣泛領(lǐng)域。 呂老以他學術(shù)研究的杰出成就、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務(wù)實的學風,不遺余力地關(guān)心扶持中 青年一代的成長,成為我國語言學界一致公認的學術(shù)泰斗和一代宗師。 關(guān)于呂老的生平和學術(shù)成就,已有多人多篇文章作了介紹和評述,這里無須視縷。下面 只想根據(jù)自己的見聞和親身經(jīng)歷,談?wù)剠卫蠈χ星嗄暌淮年P(guān)懷、獎掖和扶持。這只是呂老 為人治學的一個側(cè)面,但已完全可以看出呂老作為學術(shù)泰斗和一代宗師的大家風范。 1 9 8 6 年 7 月 7 日《光明日報》1版曾以《呂叔湘二三事》為欄目,刊登了一篇題為《扶植后 學,盡心竭力》的文章。篇首的編者按說“: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是我國語言學界的領(lǐng)袖人物 之一。他扶植后學的飽滿熱情,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務(wù)實與嚴謹?shù)膶W風,孜孜不倦的開拓 精神等等,集中反映了老一輩科學家的思想風貌和高貴品質(zhì),為中青年知識分子樹立了學習 的榜樣。本報自今日起連續(xù)刊登通訊,介紹呂叔湘的事跡。’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呂老關(guān)心、 扶植語言所內(nèi)中青年學者的情況。摘抄其中一例如下: 呂叔 湘的一位助手 ,給我講 了這樣一件事。 她是六十年代后期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專門化的畢業(yè)生,粉碎“四人幫’以后考取 了呂叔湘的研究生,1 9 8 1 年畢業(yè)后留在語言研究所,給呂先生當助手。 在當研究生的時候,呂老就對她說,他在四十年代就寫過一本《近代漢語指代詞》的 初稿,將來要請她幫著整理。可是,到她當了助手以后,呂老就不再提這件事了。不久, 呂老找她談話,給她一篇《些和點》的草稿,要她整理修改成一篇論文。這篇論文剛剛脫 * 這是在貴州省語言學會1 999年年會上的發(fā)言,會后曾在一家內(nèi)部刊物刊出,此次提交紀念呂老百年誕辰國際學 術(shù)研討會(北京,2004 年 6 月)時又略有修改。 52 呂叔湘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 稿,呂老又給她出了個題目,叫她寫一篇關(guān)于漢語史研究方法的論文,特別提醒要看一 些日本學者的文章。為了寫這篇論文,這位助手整整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看了初稿 以后,呂老比較滿意,但是不同意拿出去發(fā)表。他說“:你是把別人的話概括了一下,自 己懂了就行,不一定要發(fā)表。"這時候,呂老才把《近代漢語指代詞》的初稿交給她,讓她 整理。 這位助手說,呂老為了讓我整理好他的舊著,花多大精力訓練我! 他對我的要求真 是 很.嚴格 啊 l 文章沒有指名,其實語言學圈子里的人都知道,文中提到的“這位助手",就是后來在近 代漢語研究方面做出了顯著成績,一度擔任語言所所長,又升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的江 藍生同志。 其實,在語言所內(nèi)受到呂老這種諄諄教導和嚴格要求的,又何止江藍生一人! 前不久因 病不幸去世的劉堅同志在江之前擔任所長,也是近代漢語研究的著名學者之一。他在5 o年 代中期分配到語言所,呂老發(fā)現(xiàn)他對宋元白話研究有興趣,就鼓勵他在這方面努力并且?guī)椭? 他熟悉這方面的材料。劉堅在呂老的悉心指導下進步很快,眼看研究將獲得成果,不料在 “文革"動亂期間,資料損失一空,使他對科研心灰意懶。“文革’后,在一次閑談中,呂老得知 這一情況,便以著名生物學家秉志的事跡來鼓勵他,使他重整旗鼓,終于在近代漢語研究方 面取得顯著成績。所內(nèi)不少中青年學者的處女作,都是經(jīng)過呂老細心批改后,才得以問世 的。施關(guān)淦同志在一篇文章中回憶說,他于1 9 8 0 年在《中國語文》上發(fā)表的兩篇文章,一篇 是講歧義現(xiàn)象的,呂老閱后認為不夠精練,親自刪改并批注說“:一勺糖加半杯水,甜津津的, 好喝;加一杯水,就淡而無味了。"另一篇講句式的分化問題,呂老認為有一處例句太少,批注 說“:多舉幾個好。’就這樣,他在寫作中噦唆和茍簡兩種偏向都得到了呂老的糾正。從上世 紀的6 O年代至8 O年代,呂老以耄耋之年還為所內(nèi)年輕同志開英語課,親自選定教材,親自 授課。 以上是筆者所知的語言所內(nèi)部的一些情況。如果說,作為所長和長輩,關(guān)心所內(nèi)青年學 人的成長還有一份責任的話,那么,關(guān)心、獎掖和扶持所外廣大中青年學者,就完全是出于對 整個中國語言學界全局和未來的宏觀思考和殷切期望。在這方面,呂老的聯(lián)系面更廣,付出 的精力更多,影響和作用也更大。 還是引《光明日報》一篇文章為例。該文刊于1 9 8 6年7月 1 0 日,題為《相知何必曾相 識》。文章談到當時北京語言學院的一位教師,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外國留學生不會正確使用可能 補語。為了探求漢語可能補語應(yīng)用的范圍和規(guī)律,她寫了一篇文章投寄給了《中國語文》。 當時,她是無名的。她既不把自己看作千里馬,也不敢想像會碰到伯樂。一天,她 收到《中國語文》編輯部的一封信,信里說“:你的論文我們準備發(fā)表。這篇稿子經(jīng)呂叔 緬懷呂老 53 湘先生看過,他在統(tǒng)計表方面提了點意見,希望參照修改。"她沒料到呂老百忙中會對她 的稿子提意見,大為感動。后來她這篇文章經(jīng)修改以后,終于刊登在《中國語文》雜志 上。1 9 8 2 年下半年,她寫出第二篇論文《動詞重疊的表達功能及可重疊動詞范圍》之 后 ,親 自登 門送給 呂老審閱。過 了不幾天,呂叔湘又一次給她的論文寫了修改提綱,還 附上了一封短信,指出她的毛病,說“:我覺得原先標的節(jié)次有點亂,給你調(diào)整了。又,例 句的編號最好全篇一貫到底,便于前后稱說。這要在文字段落調(diào)整之后才能著手。你 寫文章的毛病主要有兩點。一是眉 目不夠疏朗(組織工作薄弱),二是欠明凈(有些地方 字句哆唆)。希望你在調(diào)整段落之后,再從頭到尾把文字修改一遍。’ 這位北京語言學院的教師便是后來在對外漢語教學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績的劉月華同 志。她這篇文章按照呂老的意見修改后,刊登在 1 9 8 3 年的《中國語文》上。事后她深有感慨 地說“:我和呂先生素昧平生,可呂先生扶持我就像對待他的學生一樣。’類似的例子還舉不 勝舉。河南一位副教授的第一篇論文是呂老幫助修改的,天津一位副教授的處女作也是呂 老幫助修改的。為了擴大指導面,呂老還針對來稿來信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寫成文章,在 有關(guān)刊物上發(fā)表。如《給一位青年同志的信》《、關(guān)于語法圖解的用途及其局限性——給一位 中學語文教師的信》等。 我本人也是在語言所之外,受到呂老關(guān)心、扶持的后學之一。1 9 5 8 年,我還在北京大學 中文系念二年級,曾和另外兩個同學作為學生代表,去到呂老家請他為全年級作一次學術(shù)報 告。呂老很爽快地答應(yīng)了這一請求,并問到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課外讀什么書等等。后 來報告的內(nèi)容已記不清了,但呂老親切平易的長者風度,卻一直記憶猶新。1 9 80 年初,我的 《詩詞曲語辭例釋》由中華書局出版。它是在呂老的一些文章的啟示之下寫成的,因此寄給 呂老一冊請教。不久便收到呂老兩封回信。7 月 2 4 日的信中說“:我來青島療養(yǎng)已有一個 多月,早幾天收到家里轉(zhuǎn)來的你七月八日給我的信。承惠贈《詩詞曲語辭例釋》,非常感謝。 只是家里沒有把書寄來,只有等下月返京拜讀了。近代漢語的詞匯是漢語詞匯史的薄弱環(huán) 節(jié),直到現(xiàn)在在這方面努力的人還是不多,很需要提倡提倡。不知您除作具體考訂外,還能 寫些通論性文章否?’遵照呂老的指示,我后來寫了《試論古代白話詞匯研究的意義和作用》 一篇長文,刊登在中華書局《文史》第二十五輯上。不過說來慚愧,由于主觀努力和水平不 夠,加上客觀條件的限制,這類通論性的文章寫得是太少了,有負呂老的殷切期望。1 2 月 1 4 日的來信說“:你送我的大作,我一直沒有工夫看,最近才擠出點時間看了看,探微發(fā)隱,甚見 功力。因此想到你現(xiàn)在遵義,用書困難,教課也未能與研究工作掛鉤,終非長局。……我還 想多了解一些關(guān)于你的情況,如親屬、籍貫,除北京外還有哪些地方愿意遷居,除研究工作外 還愿意從事何項工作,等等。如果你沒有什么不便,請隨便寫點。’我同呂老雖不是“素昧平 生’,但也只有一面之緣。僅僅因為在近代漢語詞匯研究方面做了一星半點工作,便得到呂 老這樣無微不至的關(guān)切和扶持。這是我終生難忘的! 后來當我碰到一些比我年輕的同志需 54 呂叔湘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 要幫助時,我寧愿放下手邊的工作,也要及時將送來的書稿或文章讀完,并盡可能提出一些 修改意見。這就是受到呂老偉大人格感召的結(jié)果。1 9 8 5 年,我調(diào)到貴州民族學院后,著手 編輯一部學術(shù)資料匯編《詩詞曲語辭集釋》。這也是在呂老的啟示下并結(jié)合自己切身體會萌 發(fā)的念頭。因為呂老曾經(jīng)在不止一篇文章中強調(diào)加強近代漢語研究的資料建設(shè),而我自己 的研究工作過去都是在資料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進行的。編出這樣一部資料,可以給像我過 去一樣身處僻遠但又不甘寂寞想做點研究的人提供方便。我事先擬訂了十條凡例,寄呈呂 老請教,也是很快便收到回信,就其中第三、六、八條提出修正意見,而且呂老還以語文出版 社名譽社長的身份,與有關(guān)同志具體商定了出版事宜。后來此書所附《張相(詩詞曲語辭匯 釋)等十種著作筆畫索引》,就是遵照呂老的意見增補的。1 9 8 7 年,我所在的貴州民族學院 開展教師職稱評定工作,可能是由于中文系主任李華年學長(畢業(yè)于北大中文系文學專業(yè) 5 6 級)的提議,學院人事部門將我的職稱評定材料徑直寄給了呂老。后來才了解到,呂老不 僅在百忙中仔細審閱了材料,而且給予了熱情的肯定,評語說“:王鏌同志對漢語詞匯的研 究,歷有年所,功力深厚,尤其在古白話詞匯方面,是當今少數(shù)專家學者之一,應(yīng)當評為正教 授。”這是我能由一個待批講師破格升為教授的決定性因素。在 8 o 年代,呂老前后給我的信 件有十多封。只是后來考慮到他老人家年事已高,工作繁重,所以不好再去打攪。但只要有 因公赴京的機會,總是要到永安南里去看看他老人家。呂老的家庭布置十分簡樸,但他卻以 多年積蓄的六萬元設(shè)置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獎’。1 9 8 7 年,呂老的力作《漢語 語法論文集》獲首屆“吳玉章獎金語言文字學特等獎’,他又當場將這部分獎金轉(zhuǎn)到了青年語 言學家獎的戶頭上。 呂老雖然離開我們了,但他卓越的學術(shù)成就和一代宗師的風范將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 中,成為鼓舞我們前進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