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2月,陳獨秀在桐城學堂房秩五等人幫助下創(chuàng)辦《安徽俗話報》,該報以反帝救國開啟民智為宗旨,于3月31日正式出版。由于在安慶無法解決發(fā)行問題,陳獨秀只身來到蕪湖,找到友人汪孟鄒,想以他的蕪湖科學圖書社為發(fā)行機關。當時的條件比辦《國民日日報》更為艱苦,科學圖書社社址在蕪湖長街中段一個閣樓上,當陳獨秀背著包裹來到圖書社的時候,汪孟鄒對他說:
“仲甫,我這里的條件你都看到了,辦公條件極差,生活也是清苦得很,每天只有兩頓稀飯?!?/p>
“沒關系,兩頓稀飯就好。”
陳獨秀毫不在意條件的艱苦,他在意的是汪孟鄒的發(fā)行能力,汪孟鄒已經(jīng)在全省各地建立了供銷點,而且北到遼東,東到上海,南到廣州都有了訂戶。在前后一年半的時間里,陳獨秀主編出版《安徽通俗話報》22期,以“三愛”筆名發(fā)表了大量文章,內容廣泛,集中體現(xiàn)了進步傾向和反帝愛國的思想。也正因為此,該報于1905年9月被清政府地方當局勒令停辦。后來回憶起當時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情景,陳獨秀曾說:
“我那時也是二十幾歲的年齡,為革新感情所驅使,寄居在科學圖書社樓上,做《安徽俗話報》,日夜夢想革新大業(yè),何物臭蟲,雖布滿吾衣被,亦不自覺。”
《安徽俗話報》停辦后,陳獨秀又與柏文蔚等人創(chuàng)辦秘密軍師團體岳王會,該會以推翻清政府統(tǒng)治為目的,以陳獨秀為會長,參與了吳樾謀刺清廷五大臣活動。然而在1906年初蕪湖岳王會集體加入同盟會時,陳獨秀卻拒絕加入,認為同盟會魚龍混雜,不加入照樣可以革命。
此后在1906年至1909年間,陳獨秀兩次東渡日本。第一次在1906年春夏之際,與蘇曼殊結伴東游,入秋即返回;第二次在1907年春,到日本后入正則英語學校學習英文,并與章太炎、劉師培等人共同組建“亞洲和親會”,以反帝為宗旨,“期使亞洲已失主權之民族各得獨立”。但由于入會人員復雜,該會存在約一年便悄然消散。
此間,陳獨秀住在東京神田區(qū)猿樂町二丁目番地清壽館,與章士釗、蘇曼殊同居一室。當時陳獨秀28歲,章士釗26歲,蘇曼殊23歲,由于蘇曼殊年齡最小,一些跑腿的事便都落到他的頭上。
有天三人斷頓,饑餓難忍,章士釗與陳獨秀找出幾件衣服交給蘇曼殊,讓他去當點錢買食物。豈料蘇曼殊一去便沒了蹤影,直到半夜才回來。陳獨秀與章士釗正餓得睡不著覺,趕緊向蘇曼殊要食物,蘇曼殊手里卻只有一本剛剛買回的書。
“是想買吃的來著,可這本書一直買不到,今天好不容易碰到,就買下了?!?/p>
蘇曼殊說得不緊不慢,沉著冷靜,陳獨秀與章士釗氣得一通譴責,但由于腹中空空實在沒有力氣多說,也只好餓著肚子入睡,蘇曼殊卻如饑似渴秉燭夜讀,一口氣將新書看完。
不久,章士釗因結交有夫之婦為女友,招惹是非,率先回國,陳獨秀也于1909年9月告別蘇曼殊踏上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