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我才知道,它們兩個彈的那首曲子是弗朗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2號》。但當時我還是一個兩歲還差兩三個月的小孩子,甚至連什么是作曲家都不明白。我只是喜歡里面的動畫人物,喜歡它們時而配合默契,時而針鋒相對。貓在追老鼠,老鼠在逗弄貓。小腳在琴鍵上上躥下跳。我尤其佩服湯姆的手指。它能把手指伸長,觸摸到鋼琴兩頭的琴鍵。彈奏一個琴鍵意味著引發(fā)一段情節(jié),彈奏許多琴鍵意味著讓故事順暢地衍生下去。彈得越快,動畫人物彼此就追得越緊,它們的奇遇就越瘋狂,它們的跟頭摔得就越可笑,它們的惡作劇也就越好玩。
彈鋼琴意味著惡作劇。彈鋼琴意味著樂趣。
彈鋼琴可以很可笑,很瘋狂,很緩慢,很快疾。彈鋼琴就像坐旋轉木馬,帶出一連串的音樂。
我想要越彈越快,看我的手指能夠以多快的速度掠過琴鍵。我想要看我能以多快的速度趕上湯姆、抓住杰瑞。我想要跳起來,落下去,然后爬起來,再重頭來過。即便我的雙手疲倦了,即便我的手指發(fā)痛了,我都不在意,因為通過創(chuàng)造音樂,我其實是在編創(chuàng)故事。
父親幾乎每天都用二胡為我伴奏。他欣賞我的淘氣勁兒,他自己有時也是童心未泯。他能讓二胡歌唱,讓二胡笑。在一起,我們講述著我們自編的無言的故事。只有在那樣的時刻,父親和我才能夠表達對彼此的愛意。那種心心相印是深沉的、強有力的,但也是危險的。那種愛混合了無情的、壓倒一切的抱負,它是那么的強烈,本是小孩子的嬉耍于是成為了一種癡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