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流放的老國王(9)

流放的老國王 作者:阿爾諾·蓋格爾


老媽非常安靜,為人低調(diào),她認為塵世生活就是為天堂做準備的。她的孩子們?nèi)缃襁€是以誠敬的語氣談論她,關(guān)于她他們能講述的不多。據(jù)說她常覺得自己是個便宜的婢女。大家都說特蕾西婭·蓋格爾是村里三個最辛苦的婦女之一,就是在鐵鋪中打鐵,她也能把鐵打得通紅。她得干農(nóng)活,還有一個接著一個出生的孩子,孩子都得用干凈的棉質(zhì)尿布,光是每晚捶打尿布就打得她通身濕透。白天她偶爾躺在長沙發(fā)上休息時,會叫孩子們五分鐘后叫醒她,而孩子們都愿意讓母親多睡一會兒。

當他們一起去果園摘果子時,開始干活前丈夫都說:“愿上帝祝福我們干的活兒?!备赣H最小的妹妹伊蕾妮如今自己在地里干活的時候還常想起這事。

當年田頭總放著個大木條水果箱,里面坐個小小孩,這種情況持續(xù)了二十年。孩子們是在木條箱子里學走路的,箱子上的烙印A.G.,是老爹姓和名的首字母,烙鐵印是老爹的鐵匠岳父打上的,打烙鐵是他的特長之一,打的無非是字母和標記。他的烙鐵可以一直賣到匈牙利甚至賣到巴黎,不過他并未因此而脫離貧窮,還是住在山坡上的城堡旁。從這個地方可以俯視瑞士的阿彭策爾,目光還能夠掃過博登湖見到德國的林道,天氣晴朗的時候,也能見到腓特烈港。

據(jù)說特蕾西婭·蓋格爾總對孩子們說:“不要太晚回家,如果晚了,動作就輕點,不要把我吵醒?!?/p>

每天的日子一模一樣,幾乎沒有任何變化。一早,老媽就叫醒孩子們,得叫上好幾遍才能把每個都叫醒。孩子們經(jīng)常得跑著上學去,因為時間總是很緊。鞋子很糟,冬天木頭鞋底粘滿了雪,一面走一面得打掉粘在鞋子上的雪,每年從尼古拉日[1]左右開始下雪,雪留在地上,直到春天才開始融化,木頭鞋踩在雪上,碾壓著雪。

孩子們早餐每人一湯盤熱牛奶,就著棒子面餅吃,只有老媽和老爹有咖啡喝,而蜂蜜則只有老爹一人可以享用,不過星期日全家都能得到蜂蜜。飯后為可憐的靈魂祈禱。

孩子們并非被嚴格培養(yǎng)長大的,而是被嚴格豢養(yǎng)大的,豢養(yǎng)牛是孩子們的任務,豢養(yǎng)孩子是父母的任務。

按照如今的標準看,孩子們營養(yǎng)不足。他們幾乎沒有蔬菜可吃,吃肉的機會也很少,吃得最多的是牛奶、面包、豬油。一年里大家期盼著水果收成的季節(jié)來臨,有時孩子中的一個會在清晨五點醒來,偷偷溜到果園里看第一批梨是否已經(jīng)掉到地上了。孩子們都會自己弄個地方藏東西,以免兄弟姐妹瓜分自己撿到的水果。

以當時的生活條件說,這些孩子童年的物質(zhì)還不算過分欠缺,他們更加欠缺的是父母的關(guān)心和照顧。孩子太多,父母的精力遠遠供不應求,一切的一切都得分為許多份。只要哪個孩子能拿得了工具,他就得幫忙,做得來什么做什么,小的孩子照顧更小的,怕馬被牛虻刺傷,孩子們得為它驅(qū)趕牛虻,那馬是從鄰居那兒借來的。孩子們被派去沼澤地找橡實,那是豬圈里的豬需要的,有一次,人家在一棵橡樹下發(fā)現(xiàn)失去知覺的約瑟夫,他是七個孩子居中的那個,原來他在采集橡實的時候,從樹上跌下來了。孩子們得從割來的草中找出獨活、毛茛之類牛不吃的東西,孩子們用手推車推著蘋果到布雷根茨的集市上去賣,老媽騎自行車隨后跟來。回家的路上,我父親和比他小一歲的保羅一路吵吵鬧鬧傻玩,他們輪流著,一個坐在車上,一個當馬拉車,木頭鞋底釘有釘子,走在鋪石子的道路上,啪嗒啪嗒地響著。那個時候,街道還屬于孩子們的世界。

俗話說的被工作套住,在這兒是要從字面上去理解的,男孩子得拉干草車,這時女孩就會譏笑他們,說:“有了驢便省

了馬!”

男孩女孩都得做工。男孩管豬圈牛圈,女孩清晨五點就得起來,上學之前先到地里拔除雜草。

有一次大風暴,整個玉米地里的玉米株全倒了,孩子們就得拿著樁子和鐵絲把玉米稈扶起綁好。家里每天要吃的棒子面餅全靠這些田里的玉米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