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折磨人的離開家的感覺是病情的表現(xiàn)。我自己是這么解釋的,患上老年癡呆癥的人,因為內(nèi)在的傷損和混亂而失去安全感,于是渴望一個可以得到安全感的處所。而混亂困惑的感覺即使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也仍然擺脫不了,連自己的床作為家的可能性也被排除在外了。
如同普魯斯特所言,真正的樂園是人們失去的那個樂園。 即使換個地方,情況也改善不了,或許通過分散注意力能夠稍加改善,至少能收到與唱歌相似的效果。唱歌更讓人歡快,患了老年癡呆癥的人喜歡唱歌。唱歌是感情的表達(dá),是可觸及的世界之外的家。
說到唱歌,附帶講一下:人們經(jīng)常說有老年癡呆癥的人像孩童,幾乎沒有一篇有關(guān)的文章不提到這個比喻。這是全然錯誤的。因為一個成年人不可能回過頭去發(fā)展為孩童,因為孩童的特性是向前進(jìn)展的。孩童取得能力,老年癡呆癥患者喪失能力。與孩童在一起我們見到的是進(jìn)步,與老年癡呆癥患者在一起我們見到的是喪失。老年時段不會還給人們?nèi)魏螙|西,它是個滑梯,歲數(shù)大了,比較讓人發(fā)愁的幾件事之一是,老年時期甚至可能太長。
我打開CD機,妹妹赫爾佳為此目的買了許多民歌CD碟片,比如《高高在黃色車上》《五只野雁飛過》。這竅門常能奏效,我們愉快地哼著那些調(diào)子,哼了半個鐘頭,父親時不時十分賣力地唱著,唱得我笑起來了,父親被感染,也笑了,反正也到了該睡覺的時間了,我便趁機把他引到樓上他的臥室去。他情緒不錯,雖然對時間、空間、事物全貌的認(rèn)識還是混亂的,不過此刻這些并沒有令他懊惱。
我想,挺住就是一切,這比戰(zhàn)勝病魔更加重要,這一天里我至少和父親一樣精疲力竭。我告訴父親他該做什么,直到他穿上睡衣。他自己蓋好被子后說:
“最重要的是,我有個睡覺的地方?!?/p>
父親四周看看,舉起手與人打招呼,一個只在他眼中存在的人。接著他說:
“在這兒還能受得了。其實,這兒還挺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