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把兩篇小說交叉著同時寫,《從夜晚到天亮》5月發(fā)表于《微音》月刊,《田家沖》刊載在《小說月報》7月號,有人批評它“有羅曼蒂克的感覺”,丁玲承認《田家沖》確有失敗之處,但“這材料確是真的”,寫的是大革命失敗后白色恐怖下的女性革命者。
緊接著就是《水》。
丁玲自出道以來,一直寫城市寫知識分子,突然間寫了一群農民、一場農村大水災,盡管在《水》之前有《田家沖》作為城鄉(xiāng)轉換的鋪墊,但是無論場面、氣魄、反映生活的廣闊與力度,《田家沖》遠不能與《水》相比。這是丁玲革命意識增強和創(chuàng)作上再次努力突破自己的實踐,她后來說:“我一定要超過自己的題材的范圍,《水》是個突破?!端芬郧笆恰短锛覜_》。寫了《田家沖》不夠,還要寫《水》。這兩篇小說是在胡也頻等犧牲以后,自己有意識地要到群眾中去描寫群眾,要寫革命者,要寫工農?!?/p>
丁玲說:“我寫農民與自然災害作斗爭還比較順手,但寫到農民與封建統(tǒng)治者作斗爭,就比較抽象,只能是自己想象的東西了。”她寫《水》,與童年的經歷有關,常德地處沅江下游,“每到春夏,就要漲水。一漲水,常德縣城就像一個飯碗放在水中,城外一片汪洋,有時都和城墻一樣高了,城內街巷都要用舟船往來。老百姓傾家蕩產,災黎遍地,乞丐成群,瘟疫疾病,接踵而來。因此,我對水災后的慘象,從小印象很深?!?/p>
《水》大受好評。茅盾在1933年丁玲遭綁架后寫的《女作家丁玲》中說:“《水》在各方面都表示了丁玲的表現才能的更進一步的開展。這是以1931年中國十六省的水災作為背景的。遭了水災的農民群眾是故事中的主人公?!@篇小說的意義是很重大的。不論在丁玲個人,或文壇全體,這都表示了過去的‘革命與戀愛’的公式已經被清算!”
關于《水》的第一篇評論出自雪峰之手。《水》在1931年9、10、11月的《北斗》上連載,1932年1月的《北斗》就出現了署名“何丹仁”的《關于新的小說的誕生——評丁玲的〈水〉》。雪峰首先肯定了小說的成功:第一,“作者取用了重大的巨大的現時的題材”,“快捷的”取用了“像水災這樣動人的,時事的,照出整個中國社會生活的題材”。第二,“在現在的分析上,顯示作者對于階級斗爭的正確的堅決的理解”。第三,“作者有了新的描寫方法,在《水》里面,不是一個或二個的主人公,而是一大群的大眾,不是個人的心理的分析,而是集體的行動的開展。它的人物不是孤立的,固定的,而是全體中相互影響的,發(fā)展的”。
雪峰進一步分析了丁玲的寫作道路,說從《夢珂》到《田家沖》,“明顯地反映著作者自己的覺悟,悲哀,努力,新生”,“丁玲所走過來的這條進步的路,就是,從離社會,向‘向社會’,從個人主義的虛無,向工農大眾的革命的路”。但是這還不夠,“《田家沖》至多不能比蔣光慈的作品更高明”,“在《田家沖》和《水》之間,是一段寶貴斗爭過程,是一段明明在社會的斗爭和文藝理論上的斗爭的激烈尖銳之下,在自己的對于革命的更深一層的理解之下,作者真正嚴厲的實行著自己清算的過程。那結果是使她在《水》里面能夠著眼到大眾自己的力量及其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