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向外擴張的方向過去一直是固定不變的,但從60年代起增加了新的方向。這是由于第三世界擺脫了殖民統(tǒng)治而面臨經濟和政治困境。確切地說:是由于這種新形勢給蘇聯(lián)施加影響提供了機會。商船隊的擴大,特別是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在世界各大洋目標異常明確地建設起強大的遠洋艦隊——他以馬漢(艾爾弗雷德·塞耶·馬漢(1840~1914),美國海軍少將,歷史學家,著有《制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一書,西方公認為研究海洋戰(zhàn)略的權威——譯者)的海上戰(zhàn)略學說以及蒂爾皮茨(阿爾弗雷德·馮·蒂爾皮茨(1849~1930),德國海軍元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創(chuàng)建了德國遠洋艦隊——譯者)和尼米茲(切斯特·威廉·尼米茲(1885~1966),美國海軍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曾任美海軍作戰(zhàn)部長,著有《海軍強國——海軍史》一書——譯者)的艦隊政策為指引——既是俄國進行這種擴張的前提,又是這種擴張的后果。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簽訂的控制軍備協(xié)定實際上僅限于洲際核戰(zhàn)爭的手段,即使在雙方都宣布愿意和平共處的時期,意識形態(tài)和實力政策競賽的廣闊領域仍被排除在外。不管怎樣,仍然存在著目標明確地擴充軍備的足夠余地。
蘇聯(lián)的擴張和干涉一般來說都是悄悄地進行的。直接出動自己的軍隊進行軍事行動是少見的,主要有幾起:1953年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1956年對匈牙利,1968年對捷克斯洛伐克,1979年對阿富汗,就是說主要對華沙條約內部的國家。1945年以后,蘇聯(lián)領導只有一次離開了這種小心謹慎地避免戰(zhàn)爭風險的限制,即赫魯曉夫1962年試圖在古巴駐扎蘇聯(lián)核導彈??梢哉f這是在美國家門口采取的用導彈威脅美國的步驟。赫魯曉夫最后以失去其政府權力為這次冒險行動付出了代價。
勃列日涅夫及其領導下的政治局回到了謹慎小心的事先周密謀算,風險有限的擴張戰(zhàn)略。1979年底對阿富汗的軍事干涉以及之前20多年來,先是對北越,接著對越南征服別國的間接支持,都是在風險有限的范圍內采取的行動。蘇聯(lián)人是杰出的棋手,但不是玩撲克的能手,他們從來不把寶押在一張牌上。
蘇聯(lián)領導之所以小心謹慎,根源之一是由于古巴導彈危機的經驗。莫斯科再也不愿意使自己在一場世界政治危機中陷入這樣一種境地:由于全球戰(zhàn)略上處于劣勢而被迫做出轟動世界的讓步。而這種愿望的背后是這樣一個“固定不變的思想”,即不惜任何經濟代價,要在全球戰(zhàn)略上求得并保持同美國平起平坐的地位。“像古巴這樣的事情,我們決不會再讓它發(fā)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