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時代的進展,信息的發(fā)達,越來越多的人已不再滿足于被動接受,已不再癡迷于虛構故事。他們不僅需要“莊嚴的謊話”所提供的“更高的真實”,而且期望借助“水下的冰山”去探求那“潛在的真實”。于是,出現(xiàn)了如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作家海明威所喻的“冰山”類型小說。這類小說,以其更廣闊的再造空間,滿足讀者新的需求,又吸引著新的讀者。他們所向往的,正是那種朦朧美妙無以名狀的境界。但對另外一些讀者,則還一時莫名其妙。
讀者總是各取所需的,作者就得根據(jù)自身條件創(chuàng)造作品同時也“創(chuàng)造”自己的讀者。我這里講技藝,無意僅只推崇“冰山”。況且,以情節(jié)引人入勝的小說,仍然是大品類,擁有眾多讀者。我想說的是:即便情節(jié)小說,也應開拓再造空間。我要做的是:在各類小說間,探討其相通的契合點,把先鋒性與大眾性結合起來,以便各種小說在各自素質(zhì)的基礎上求得其最高值。那么,只要作者并不滿足生產(chǎn)一次性消費品,就應該盡力去滿足讀者的創(chuàng)造欲。
為此,首先,需要把握藝術的本質(zhì)。人類為自身完善與發(fā)展,進行這樣一種活動:以形象為磁場,集真、善、美于一身,通過人際間心靈感應,使生活經(jīng)驗升華為精神財富,就是藝術。其憑借語言為媒介,又凌駕語言之上者,就是小說。因而藝術的小說,都各有其神秘性,可意會不可言傳,說不清也道不盡,具備點鐵成金的魔法和勾魂攝魄的魅力,能化現(xiàn)實的瞬間為虛幻的永恒,讓一代又一代審美知音,如獲至寶,如影隨形,如親雨露,如坐春風。
而這一切,絕不是可以用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夠?qū)崿F(xiàn)的。恰恰相反,任何純粹理性的介入、干預,都只能對藝術建構形成限制、損傷。所以,要獲取藝術小說之純正,就得排除單純理念,去寫那種源于天籟、發(fā)自靈性、心領神會、情之所鐘的文字。設使作者從一開始就計劃著要給人以思想教化,那就將在實質(zhì)上妨礙美感傳達,并且會使讀者就范于既定軌道,難以投身隨心所欲的再造空間。有些作者創(chuàng)美水平之所以總是上不到一個新的檔次,根本原因就缺憾在這出發(fā)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