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代名伶余叔巖 (1)

中國戲劇大師回憶錄 作者:梅蘭芳 馬連良 程硯秋


葦窗

京劇的歷史如果從乾隆五十五年(公元一七九○年)安徽班進京算起,到現在不過一百八十年,但梨園世家已有綿延至五世的,例如譚鑫培從他父親譚志道算起,到他的兒子譚小培、孫子譚富英、曾孫譚元壽、恰好是五代;梅蘭芳從他的祖父梅巧玲、父親梅竹芬、到他的兒子梅葆玖,也有四代,可是他們并非每一代都是名角。譚志道原是默默無聞的老旦,一條左嗓,唱起來好像北方一種鷚鳥的叫聲,俗稱鷚鳥為“叫天子”,因而名他為譚叫天,老譚初期登臺襲其父號,故名小叫天。譚小培更是“少年公子老封君”,在內行中流傳著一則編出來的笑話:“別看譚小培比不上他爸爸,又不如他的兒子,他在家里可神氣極了。他對他爸爸說:您別高興,我的兒子比您的兒子強多了!老譚一聽,果然不錯。譚富英一聽卻哈哈大笑,譚小培轉過身去,又對富英說:孩子,你也別高興,我的爸爸比你的爸爸強多了,譚富英一想,當真如此,從此再也不敢得意了。所以他們爺兒三位,只有譚小培他最神氣! ”梅蘭芳的父親梅竹芬死的很早,才二十二歲就病歿的。若論三代都是名角,只有余叔巖(一八九○——一九四三)可以當得起,他祖父余三勝,湖北羅田人,是和程長庚、張二奎同時齊名的老生,父親余紫云是出色的青衣,余叔巖更是須生行承先啟后的人物。

羅癭公《菊部叢談》云:“紫云沒后,叔巖席履豐厚,久不出臺。比年間與乃岳德霖赴演于天津,或遣興于浙慈館,名乃漸起。及新明戲院成,鳳卿已不為人所稱許,蘭芳乃邀叔巖同班。叔巖能戲一二百出,皆宗老譚,常有治僻之戲,他人所不能演者,叔巖皆能之,名乃益振。新明院池子之座客,大半為叔巖而來也,使叔巖當時不以過憊損音,則今日之叔巖,即再生之老譚也?!庇嗍鍘r十三歲開始舞臺生活,藝名小小余三勝,由于他在舞臺上能文善武,那時在天津堂會特別多,常有一天唱四五出的。因此唱到他十九歲就因病離開了舞臺,但他仍不顧疾病的困擾,繼續(xù)勤學苦練,這八九年之間,可以算是他的學習時期。民國四年,他還獲得機會,正式拜譚鑫培為老師。

梅蘭芳 曾在他的文中說:宗譚而自成一派的余叔巖先生,我們曾合作過一個時期。以后他自己組班后,我們在堂會和義演時還不斷合演“打漁殺家”、“梅龍鎮(zhèn)”等戲。我深知道他下苦工學譚,當年經常約請許多朋友在臺下聽譚老板的戲,大家要擔任記臺詞、唱腔、身段、部位等。譚逝世后,凡是和譚合作過的演員、場面、跟包、檢場都被邀到他的劇團里,以備隨時咨詢。今天我們把這師徒二位的“捉放”、“打漁殺家”的唱片比較一下,不難聽出余是譚派傳人,但不是單純地摹仿,這好比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書學二王,終于自成一家。從譚、余的唱片中,也可以說明學別人如何學法;如何根據本身的特點向前發(fā)展,自成一派。余叔巖學譚鑫培不是簡單地摹仿,而是根據自己的條件有所創(chuàng)造、變化。當他在民國六七年重登舞臺時,就以與過去不同的風格出現在觀眾面前,觀眾一致公認他是譚鑫培的繼承者,譽為余派;但余叔巖總謙稱他是學譚的,他家里經常掛著一塊“范秀軒” 的匾額,可見得他對他老師的藝術是五體投地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