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不動煙酒,不吃對身體不好、刺激性太大和容易上火生痰的東西。他最愛吃老米飯和青菜,有時候吃兩片窩窩頭。從來不吃大肉,他說吃肉生痰,壞嗓子。偶爾買一次牛肉,燉了湯,用湯燴菠菜吃,也不吃肉。我是回民,從來不在漢民家吃飯,劉先生雖然也是漢民,我卻能常常在他家吃,就是這個道理。他常說:窩頭、青菜、水果,可以使身體內(nèi)的脂肪減少,消火去痰,對嗓子有好處。所以,天天才吃。
他睡覺之前還要含一片梨在嘴里;不咽下去。到第二天清早再吐出來,雪白的梨片變成黑紅色,他說這就把演員嗓子里的痰和火吸出去了。
他每天要遛彎兒,打坐,他說這對演員的身體大有好處,特別是氣。身體不好,氣必然微弱,那么勢必要影響唱,聲帶就好像笛子上貼的笛膜,要靠氣吹才能響亮起來,演員沒氣力,聲帶雖好也難以唱好。
他去園子以前,一定在家先吊吊嗓子,把嗓子遛開花,然后到園子去,唱起來氣也順,嗓子也痛快。他到后臺之后,靜靜坐在一邊,喝一點水閉上眼睛,默誦一篇當(dāng)天演的鼓詞。然后,用一塊熱毛巾,蒙在臉上,到快上場前,拿下來。所以,他一出臺簾,臉上就化了妝一樣顯得光亮紅潤。
正是因為他對保證身體和嗓子,采取了這樣一些周密的措施,犧牲了許多平常人喜愛的生活享受,才換來了他那健壯的身體和洪亮的嗓音,一直唱到七十多歲,他的演唱始終是那樣感情飽滿、精力充沛。
他對待同事,誠懇熱情、平易近人,從來沒見他無故地發(fā)過脾氣。所以,跟他一起工作的弦?guī)?、伙計,都是跟他合作了幾十年的老伙伴,因為劉先生和藹可親,大家都非常敬愛他,尊重他,始終舍不得離開他。
他對朋友,一向是熱情幫助,誨人不倦。平日我們相處,他處處都給予指點和啟發(fā)。把他的藝術(shù)見解,個人心得,藝術(shù)經(jīng)驗毫無保留地告訴我,分析講解,不厭其詳,使我收益良多。譬如:他告訴我唱戲不要一出戲一個調(diào)門,剛開始可以唱得低一些,先把嗓音遛開,然后,中間再長一點。但,仍然不要長到滿宮滿調(diào)。到了最后,嗓音也遛開了,氣也順遛了,再把調(diào)門長到平常最高的高度。這樣,即使嗓音可以承擔(dān)繁重的唱工,又給觀眾一種越唱越有勁的感覺。中途歇場:最好只含一小口水,潤潤嗓子然后吐出來,不要拼命喝水,因為水灌滿了肚子,把橫膈膜壓住,氣喘不上來,反倒影響唱。這些藝術(shù)經(jīng)驗,當(dāng)時對我來說,的確非常寶貴,直到現(xiàn)在我的日常生活習(xí)慣,對待藝術(shù)的態(tài)度,喜歡創(chuàng)新的精神,很多都是受了劉先生言行舉止的影響。所以,劉先生是我藝術(shù)生活中一位最親近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