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亡軍的將領(lǐng)》 譯序(4)

亡軍的將領(lǐng) 作者:【阿爾巴尼亞】伊斯梅爾·卡達萊


毫無疑問,這部書的出版,將是一種新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了我們幾乎不了解的阿爾巴尼亞文學;這一文學首先使作家伊·卡達萊進入到高不可攀、求之不得的層次。

——巴黎《最后一分鐘報》,1970年3月13日

幽默,含蓄的激情,輕松自由、樸素自然的敘述,機敏的語調(diào),不外露的技藝,曲折的教誨,異乎尋常的景觀,喜氣洋洋的新人——所有這些因素使這部小說比任何別的作品都更精致。這里有當今正在覺醒的世界的畫像,它葆其能量、力量和色彩。

——法國《羅蘭共和報》,1970年5月17日

卡達萊的作品,在歐洲和世界其他地方受歡迎的盛況是空前的。

迄今為止,他的作品已用30余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了600余次。

對于我國讀者來說,卡達萊及其作品也并不陌生。1964年,我們的老前輩、著名外國文學翻譯家戈寶權(quán)主編的阿爾巴尼亞當代詩集《山鷹之歌》中,就選了他的《祖國》《共產(chǎn)主義》兩首短詩。1967年秋天,卡達萊隨萊索爾·培多率領(lǐng)的阿爾巴尼亞作家代表團訪華,寫下了對中國人民充滿友好情誼的詩篇《天安門之歌》,由筆者譯出后發(fā)表在當年10月31日的《人民日報》上。1992年,應(yīng)作家出版社特別約稿,筆者翻譯、出版了卡達萊第一部,也是迄今他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長篇小說《亡軍的將領(lǐng)》。與此同時,應(yīng)中央電視臺和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館之約,筆者還翻譯了根據(jù)這部小說改編攝制的故事影片《亡軍還鄉(xiāng)》(上、下集)。影片在央視播出后,社會反響強烈,得到了觀眾和專家的好評。

1994年,由飛白先生主編、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詩庫》中,選取了由筆者翻譯的卡達萊的長詩《山鷹在高高飛翔》(節(jié)選)。在2005年第6期的大型文學月刊《飛天》上,發(fā)表了由筆者翻譯的“阿爾巴尼亞當代詩人五大家”一組詩歌,選登了卡達萊的《斯坎德培的肖像》《老戰(zhàn)士之歌》《母親》(頌詩)3首詩。繼重慶出版社于2007年、2008年接連出版卡達萊的代表作《破碎的四月》《亡軍的將領(lǐng)》之后,近幾年花城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等又陸續(xù)出版了《石頭城紀事》等多部卡達萊作品。筆者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卡達萊作品在我國得到翻譯、出版。

鄭恩波

2015年9月修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