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魯迅只到生前最后十年,收入才算可觀。陳明遠說,“魯迅在上海生活的整整9年間(1927年10月—1936年10月)總收入為國幣78000多元,平均每月收入723.87元(合今人民幣2萬多元)”——此系10年前數(shù)據(jù),今人民幣4萬多元,相當(dāng)于今天都市高級白領(lǐng)的收入。就是說,直到此10年,魯迅才算有了“財務(wù)自由”。
可以說,魯迅終生處在生計的糾纏之中。他跟當(dāng)代“亞歷山大”的“屌絲”一代一樣,都有著生存的緊張,只不過,他對自己的生計有著務(wù)實的考慮。有人認為他是“理財高手”,說他的理財有幾大特點:“不斷跳槽轉(zhuǎn)換工作”“多線程理財”“堅持親自理財”“選擇最佳經(jīng)濟地區(qū)”等,這其實是高抬了魯迅。跟民國傍官傍商、長袖善舞的理財專家不一樣,跟梁啟超、胡適等體制內(nèi)生存者不一樣,他的理財真正是平民的、文人的。因此,他的言路、思路跟青年、跟大眾相通。
把生計放在重要地位的魯迅難以“免俗”,他說過,他跟高雅的知識分子是不一樣的?!八晕铱峙轮缓贸姓J‘俗’,因為隨手翻了一通《世說新語》,看過‘娵隅躍清池’的時候,千不該萬不該的竟從‘養(yǎng)病’想到‘養(yǎng)病費’上去了,于是一骨碌爬起來,寫信討版稅,催稿酬。寫完之后,覺得和魏晉人有點隔膜,自己想,假使此刻有阮嗣宗或陶淵明在面前出現(xiàn),我們也一定談不來的?!彼麑η嗄陮Υ蟊姷膭窀嬉矘O為實際:“我們目下的當(dāng)務(wù)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fā)展。茍有阻礙這前途者,無論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墳》《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圖,金人玉佛,祖?zhèn)魍枭ⅲ刂聘嗟?,全都踏倒他?!?/p>
魯迅一生受氣,其中多有跟錢相關(guān)。直到臨去世前幾年,他還在跟學(xué)生打官司,李小峰克扣他的版稅占他一生收入的五分之一;臨去世前四年,國民政府不再支付他特約撰述員費用……這些事件都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難怪魯迅感慨:“在錢下呼吸,實在太苦,苦還不妨,受氣卻難耐……我想此后只要以工作賺得生活費,不受意外的氣,又有點自己玩玩的余暇,就可以算是幸福了。”
但魯迅是強大的。他雖然為錢操心,但仍不遺余力地行非常之舉。他對親友、對年輕人、對陌生人的幫助是多樣的。其中,他出資印行葉紫的《豐收》、蕭軍《八月的鄉(xiāng)村》、蕭紅《生死場》、曹靖華譯的《鐵流》以及紀(jì)念瞿秋白的《海上述林》等。他對左聯(lián)刊物、對柔石家屬的捐助亦有案可稽。在郵局工作的孫用,將自己的譯稿《勇敢的約翰》寄給魯迅,以求得幫助。魯迅代其聯(lián)系出版,墊付了230元的制版費,當(dāng)書店付還一部分制版費時,他又用這些錢預(yù)支了譯者的版稅。上海英商汽車公司售票員阿累在書店里捧讀《毀滅》愛不釋手,魯迅得知他的錢不夠,問他:“一塊錢你有沒有?這本只要一塊錢本錢,我那一本,是送給你的?!卑⒗蹚膬?nèi)衣的口袋里掏出那塊帶著體溫的銀圓,放到魯迅的手里?!?/p>
我們從生計的角度看魯迅,或者更能理解魯迅是我們中間的一員,他跟我們一樣,為生計所苦,承受了一個現(xiàn)代中國國民的生之甘苦。也只有如此,從當(dāng)時到現(xiàn)在,他豐沛的文字才感動了一代代在中國生活中掙扎并收獲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