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fā)展實業(yè)的同時,張謇又努力興辦新式學堂。“舉事必先智,啟民智必由教育?!?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全國第一所民辦師范“通州師范學?!庇伤讋?chuàng),隨后,通州女子師范學校、師范附屬小學、南通私立甲種商業(yè)學校、私立南通醫(yī)學專門學校、南通農(nóng)業(yè)專門學校、南通紡織染傳習所(次年改稱南通紡織專門學校)、南通狼山盲啞學校先后建成。1920年,他將醫(yī)、紡、農(nóng)三個專門學校合并為以后的南通大學。美國教育家杜威為此稱道:“南通者,教育之源泉,吾尤望其成為世界教育之中心也?!睆堝肋€在南京創(chuàng)辦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在吳淞創(chuàng)辦商船學校,資助馬相伯創(chuàng)建上海震旦學校、復旦公學,倡議和推動兩江師范學堂(今南京大學)引進人才?!笆雷冐揭樱幻窈鷩??不智胡民?不學胡智?不師胡學?”
經(jīng)過張謇的籌劃,短短二十來年的時間內(nèi),南通在相對封閉落后的基礎上起步,從無到有,由少到多,迅速建立起幾乎所有的近代文化形式,如體育場、博物館、公園、圖書館、劇場等。他全力打造出一個新南通。他首創(chuàng)的“南通博物苑”就是我國第一個博物館,杜威、梁啟超、竺可楨、丁文江、陶行知等人都曾到博物苑參觀過,驚嘆張謇開放的視野和博物苑所達到的水準。從1909年元旦開始,博物苑有人每天測得氣象預報,交給當?shù)貓蠹埖禽d。從那時起,當?shù)厝说纳罹秃筒┪镌仿?lián)系在一起了。1921年,竺可楨談起中國僅有的兩座氣象臺,其中一座就在南通博物苑。
張謇的南通建設幾乎都做到了移風易俗,如更俗劇場,由張謇和歐陽予倩親自擬定了十二條場規(guī),諸如憑票入場,對號入座,不另加座,不帶小孩,不高聲怪叫,不吹口哨,不戴帽子,不隨便走動,等等。還特別不許嗑瓜子,如有帶入場的,由門警婉勸留下,出場時再交還。后來設兒童兩名,身穿紅背心,上繡“敬諸諸君勿吃瓜子”八個白字,時常在人行道上走動,使人注目。他對南通地區(qū)的設計比今天的區(qū)域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還要遠大,他有預見性,因為《史記》說過“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他從來不是機械地設計五年十年的繁榮,也不流于第三世界對國際都市的想象,追求那種大而無當?shù)摹案叽笕笔降臑跬邪?。他對公園情有獨鐘,“公園者,人情之囿,實業(yè)之華,而教育之圭表也”。他在城區(qū)修建城市公園,1918年擴展為東、南、西、中五所小型公園,謂為“五山以北五公園,五五相峙”,“一邑之中一大苑”。他對城鄉(xiāng)的發(fā)展不局限于一地:“一個人辦一縣事,要有一省的眼光,辦一省事,要有一國的眼光,辦一國事,要有世界的眼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