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魯迅在《從胡須說到牙齒》一文里,批評章士釗沿襲古人,把“每下愈況”誤用作“每況愈下”,就開始有人要“撥亂反正”,給“每下愈況”一詞平反。因此,現(xiàn)代的文章里,遇到形容情況愈來愈糟,就時常有人一反習(xí)慣用法,寫成“每下愈況”。另有些人習(xí)而不改,仍用“每況愈下”。于是情況愈來愈糟,年輕人愈來愈糊涂,不知道是“每下愈況”呢,還是“每況愈下”?
其實,說章士釗用錯了典故,未免有點吹毛求疵。古人與章士釗把“每下愈況”用作“每況愈下”,也并非誤用,只是顛倒字序,轉(zhuǎn)來表達不盡相同的意義。換言之,“每下愈況”和“每況愈下”的意思不完全相同,用對用錯要看情況而定,不是正誤關(guān)系,不能搞什么“平反”。
“每下愈況”出自《莊子》:東郭子問“道”在何處,莊子說“無所不在”。東郭子不甘心,還要繼續(xù)追問,莊子也有問必答,說在螻蟻、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愈說愈低下。東郭子只好閉嘴,莊子便說:“你所問的,根本沒有接觸到實質(zhì)?!袌錾蠙z查大豬肥瘦之法,是去踩踏豬腿,愈往低下愈明情況(每下愈況)?!币驗樨i腿愈往下,肉愈少,是驗測肥瘦情況的好方法。因此,“每下愈況”的本意,雖然暗含愈下愈瘦之意,卻不是明指情況愈來愈糟。
碰到這樣的困擾,查查《辭源》、《辭?!?,基本上是可以解決的??墒?,有些人以為魯迅既然批評了章士釗,其中必定有文章,“每況愈下”的用法總是有毛病的,不如還是用“每下愈況”吧。那就上了大當(dāng)了。
請回去讀讀魯迅的原文,他的確是在批評章士釗,自己卻按習(xí)慣用了“每況愈下”,只是說明了要把錯“栽”在章士釗身上。